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1717033
烟酸缓释剂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疗效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5日 曹军松
第1页

    参见附件(1053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烟酸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0 mg/d,n=50)、联合治疗组(烟酸缓释片50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n=50),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联合治疗组中血脂水平的变化幅度更大,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②联合治疗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烟酸缓释片(500 mg/d)与阿托伐他汀(10 mg/d)联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关键词] 烟酸;阿托伐他汀;高密度脂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1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055-02

    近10余年来对降脂药物的研究,使得我们公认他汀类药物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及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有着巨大贡献,但是他汀类药物对降低血浆三酰甘油(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却疗效欠佳,而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疾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许多干预研究已证实与HDL-C升高相关的临床效果。尽管运动、戒烟、控制体重、适度的酒精摄入已经被证实对提高HDL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寻求更积极、更有效、更安全的降脂药物来控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仍是国内、外密切关注的问题,并就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目前,国外已经有他汀/烟酸复合制剂、烟酸/安妥明复合制剂投入市场。而在我国,有关烟酸缓释片的临床应用,尤其是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的降脂疗效及其安全性的观察报道较少。烟酸(Niacin)作为升高HDL-C的最强有力的药物能否与他汀类药物在作用机制上互补,其联用是否会给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带来更大的临床收益?为了证实此问题,我们对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分组治疗,得出的结果值得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4月~7月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排除对阿托伐他汀及烟酸过敏、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未受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脑血管意外史、消化性溃疡、有活动性出血者,严重心律失常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正在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所有患者均按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及钙离子拮抗剂等。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50例,平均年龄(63.00±0.90)岁,男43例,女7例;烟酸缓释剂+阿托伐他汀组50例,平均年龄(63.00±0.85)岁,男41例,女9例。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血常规、尿酸、血糖等均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在接受分组前2周内未服用任何降脂药物。

    1.2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治疗前不服用噻嗪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血脂有影响的药物。随机分成两组后,1组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每次10 mg,每日21时服用;2组为联合治疗组:烟酸缓释片500 mg+阿托伐他汀10 mg,每日21时服用。治疗3个月后抽空腹肘静脉血测定两组的TC、LDL-C、HDL-C、TG、血清ALT、CK、血常规、尿酸、血糖。

    在治疗观察过程中,对未按规定要求服药或因不良反应重而终止用药者予以剔除,后者仍参加不良反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后TC、LDL-C、TG分别下降32%、36%和20%,HDL-C升高20%。烟酸缓释剂+阿托伐他汀组血脂参数变化最显著,TC、LDL-C、TG分别下降37%、44%和32%,而血清HDL-C升高36%。联合治疗组降低TG、TC和LDL-C的能力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升高HDL-C的能力也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见表1。

    表1两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分析(mmol/L)

    2.2安全性评价

    研究对象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潮红、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呃逆、口干、纳差等)、皮疹、皮肤瘙痒、头痛、肌痛。阿托伐他汀组出现不良反应者7例,联合治疗组5例。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者阿托伐他汀组2例,主要因皮疹和肌痛,但出现肌痛者肌痛时CK为29 mmol/L,无明显升高;烟酸缓释剂+阿托伐他汀组退出试验1例,主要因消化道症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无未按规定服药及失访者。研究结束后血清ALT、CK、血常规、尿酸、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治疗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阿托伐他汀组12例(25%);联合治疗组2例(4%)。两组均无致死性冠心病事件。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属于冠状动脉事件的极高危患者,血脂水平、斑块的稳定性关系到病情的进程及终点事件的发生,无论患者的基线胆固醇(TC)和LDL-C值是多少,都应该尽早给与他汀类治疗。我国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LDL-C在安全剂量的他汀药物治疗下,应降至2.07 mmol/L以下,或是在原有基础上降低40%。可稳定动脉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管内皮功能正常化,减少冠脉事件的再发。但既往的他汀类治疗只能最大程度地降低LDL,能阻断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但并不能逆转。Framingham心脏研究(FHS)、脂质与临床死亡率追踪研究(LRCF)、冠状动脉一级预防试验(CTTP)和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FIT)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无论男性或女性,血浆HDL-C水平每升高0.03 mmol/L(1 mg/dl)可降低冠心病的危险2%~3%,即使在校正了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后也是如此。因此药物调脂和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干预的核心是降低LDL-C及T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5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