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27157
我们要培养学者,而不是手术匠(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第2期
     目前,我国临床眼外伤前瞻性及多因素分析性研究很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应用基础方面的差距应当引起教育机构,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者和学者型医师,而不是手术匠。

    ——本文主人公语

    2008年12月15日,一个很偶然的机缘,记者在郑州邂逅了朱豫教授。在此之前,记者久闻朱豫教授的大名,知道他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5年,在我国眼科医学领域的眼外伤、眼眶病和眼科影像学研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夕的长聊之后,记者对朱豫教授有了一种更为具象的认识,尤其是他坎坷的求学经历、严谨的学术思想、温厚的个人修为,以及身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的“培养学者”的教学理念,使记者在与他的对话中,不时有一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感觉……

    辗转苏豫,少年辛苦终身事
, http://www.100md.com
    1957年出生于河南省郸城县的朱豫,总说他的故乡是“江苏灌南”,这与那个特殊的时代有关。

    朱豫的父亲朱清平先生是一位药学专家。1946年在原籍江苏省灌南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三年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选派到南京药科大学上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河南省省会开封市工作。随后,又被组织上派往商丘支援当地工作。

    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地区郸城县的朱豫,7岁那年,在同属商丘地区所辖的虞城县就读小学。刚刚上到三年级,“文革”爆发了。当时担任着商丘地区医药公司总药师、经理的朱清平,被划为“当权派”、“走资派”下放“改造”。父亲无法顾家了,正上小学三年级的朱豫,只好随母亲回了老家江苏省灌南县,由此中断了小学学业。

    “文革”后期的1972年,学校终于复课了。朱豫在灌南县再次入学,直接进入五年级读书。按照当时小学五年、初中二年的学制,三年后他初中毕业了。此后无法继续上学的朱豫,仍借来高中的课本,刻苦地开始自学高中课程。
, http://www.100md.com
    1974年,仍在下放中的父亲朱清平被临时安排到虞城县杨集卫生院当院长。朱豫获悉父亲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立即给父亲写信,述说了他继续求学的强烈愿望。1975年春,朱豫终于回到了父亲身边,插入虞城县杨集高中二年级读书,1976年高中毕业。

    1978年,朱豫参加高考,他以杨集高中当年参加高考的所有学友中分数最高的成绩,踏进了豫北医专的校门。

    1981年,朱豫在豫北医专毕业后,被分配到虞城县人民医院,成为一名眼科医师。参加工作后的朱豫,学习十分勤勉,工作刻苦敬业,很快就在虞城县人民医院崭露头角。他不仅担任了医院团总支副书记,还连年被评为“优秀团干部”。

    谈及少年往事,朱豫感慨地说:“正是在渴求知识的年龄,却不能读书,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悲哀,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唐代诗人杜荀鹤有诗说‘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类似这些先哲们的教诲,支撑着我那段颠沛流离的求学岁月……”
, http://www.100md.com
    继续深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人叶适说:“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有了稳定工作后的朱豫,并没有停下求知的脚步,他不甘于在虞城这个偏据豫东的县城度尽自己的一生。他的目光,已投向更广阔的天地。

    1986年,朱豫在自己的眼科事业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他以当年眼科最高分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全国著名眼外伤专家张效房教授。

    提及张效房教授,朱豫心怀感激。他说:“是张效房教授,把我带到了眼科的最高学术殿堂。”张效房教授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眼外伤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还是我国眼内人工晶体手术的主要倡导者和人工晶体研究的创始者。他的研究,使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眼内异物定位与摘出技术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76年,他又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引入眼内异物定位的研究中,这是我国首次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眼科领域。
, http://www.100md.com
    有了这样的名师带教,朱豫如逢甘霖,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研究之中。在读硕士期间,朱豫先后完成了“函数表辅助眼内异物定位诊断”、“眼球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绘图重现”、“眼内异物计算机绘图定位法”,科研论文发表在《中华眼科杂志》等学术期刊上。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当时眼内异物的辅助诊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89年,朱豫圆满地结束了硕士研究生学业,被分配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任眼科副主任。在此期间,由于他在眼科的出色工作和严谨的学风,当选为新乡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并被评为院级“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5年,在求知路上永不止步的朱豫,又考入天津医科大学读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眼眶病专家宋国祥教授。宋国祥教授是我国眼眶病学和现代眼科影像学的奠基人,1963年即开始眼眶病的临床研究,1971年开展眼科影像学研究工作,制定了常见眼眶病的诊断标准,改进和创新了一些诊断和治疗方法。曾于1996年获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和“眼科学会奖”,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百拇医药
    谈及投到宋国祥教授门下读博士这个话题时,朱豫解释说:“当时,我跟随张效房教授读完硕士后,有了这么一种认识,张效房教授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和眼外伤研究的开拓者,宋国祥教授是我国眼眶病和眼科影像学研究的领航人,如果能采两位导师之长,将来就有可能走出具有我自己特色的眼眶外伤研究之路。”

    1997年,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朱豫在宋国祥教授的指导下,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了《现代眼科学的发展趋势与跨世纪眼科医师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受到眼科界的重视,并由此引起眼科学术领域同行们的侧目。同时,在天津攻读博士学位的3年时间内,朱豫还完成了天津市科委的课题项目“眼眶术中视觉功能监控”的研究工作,其开拓性意义在于:在那时,“术中功能监控”还属于我国医学领域的学术盲区,他完成的这个研究课题,填补了国内的一项学术空白。此后,朱豫又在课题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改进了一套“术中视觉功能”监控仪器设备,完成了从动物实验到临床试验的各个程序,并由厂家申请了国家专利,投入生产,再次填补了国内医用仪器的一项空白。
, 百拇医药
    1998年,博士毕业的朱豫,受聘到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眼科工作,真正开始实现他“观众病者为良医”的美好愿望。

    在郑大一附院供职后,朱豫在眼眶外伤领域取得了令同行瞩目的成就——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眼外伤和眼眶病的结合点方面,并对眼眶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之前,国内医学界主要注重“眼内异物”的研究,而忽略或不重视“眼眶异物”的研究。临床普遍认为“眼眶异物”导致功能障碍或者失明的可能性较小。但朱豫经过研究发现,眼眶异物有60%的几率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视力,甚至失明。而且,近20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多,由车祸伤造成的视神经损伤患者急剧增多,但目前对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尚处于探索时期,朱豫教授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并于2002年和2008年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先后发表两篇专家述评,对我国的视神经损伤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百拇医药(刘志学)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