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727640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甲亢性肝损害45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胡少辉
第1页

    参见附件(209KB,2页)。

     [摘要] 目的:通过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肝功能异常患者,以探讨其在甲亢性肝损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肝功能异常患者4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54.6%,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0.29,P<0.01)。结论:本文通过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发现,其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的特点。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损害;还原型谷胱甘肽

    [中图分类号] R5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b)-046-02

    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是在遗传基础上因精神和环境因素而诱发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以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多见,亦可累及肝脏,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发生黄疸、肝硬化等,统称为甲亢性肝损害。甲状腺与肝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肝脏对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转化、排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甲亢合并肝脏损害的发生率过去颇高,国外甲亢死亡病例尸检的资料发现90%的患者合并有肝脏损害,20%患者伴有黄疸。本研究通过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肝功能异常患者,以研究其在甲亢性肝损害治疗中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肝功能异常患者45例。甲状腺功能测定,TT3、TT4、FT3、FT4升高,TSH降低,均符合全国统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标准[1]。经问诊及实验室检查均已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肝损害,如病毒性、药物性、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性。甲亢性肝损害诊断标准,具备以下四项者,甲亢性肝损害成立:⑴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明确甲亢诊断。⑵肝功能检查具备下列一项或以上者,①ALT及AST升高;②AKP升高;③γ-GT升高;④TB和(或)DB升高;⑤总蛋白和(或)白蛋白下降;⑥肝肿大。⑶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及肝肿大。⑷甲亢控制后,肝功能及肝肿大恢复正常。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16~65岁,平均38.8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甲亢病史、肝功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常规选择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15 mg/d口服,及维生素、肝泰乐等一般保肝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加入0.9%生理盐水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1 d;对照组给予肌苷0.4 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1 d。每1周检测肝功能指标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直至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根据激素水平调整甲巯咪唑剂量继续治疗甲亢。

    1.3观察项目

    分别于静脉滴注用药前、后取静脉血检测甲状腺激素、肝功各项指标。肝功能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甲状腺激素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

    1.4疗效判定

    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甲亢症状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甲亢症状好转,肝功能下降大于治疗前的50%;无效:甲亢症状略好转,肝功能下降小于治疗前的5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成组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样疗程情况下,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0.29,P<0.01),见表1。

    表1 两组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甲亢性肝损害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生率国内外文献报道不一,为45%~90%[2]。临床上甲亢性肝损害往往与甲亢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甲亢合并肝脏损害一般无明显肝脏病临床症状,但肝排泄功能延缓,易延误诊治,因此甲亢伴有肝细胞损害所致肝功能异常的治疗十分重要[3]。多数学者认为,甲亢性肝损害与下列因素有关[4]:①甲状腺激素的毒性作用。甲状腺激素主要在肝脏代谢,直接或间接与肝细胞内受体结合,过量可导致肝损害。②甲亢时,肝脏相对缺氧及营养不良。③甲亢影响肝内各种酶的活力:Videla LA等[1]认为,甲亢可导致肝脏Kuffer细胞增生,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增加,肝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耗竭,并显著促进巯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形成,因而TBARS/GSH比值增加(标志肝脏氧化应激反应的程度),使肝内酵母多糖介导的化学荧光增强。其机制可能是由于Kupffer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肝实质细胞活性氧簇增加,从而使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动加强所致。④甲亢性肝损害时,肝脏合成TBG减少,导致FT3、FT4增加,加重肝脏损害。⑤甲亢并发心力衰竭、感染和休克时,易引起肝脏损害。⑥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表现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持续性胆汁淤积,最终演变成再生结节不明性肝硬化。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人类细胞质中自然合成的一种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残基组成,含有巯基(-SH),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内,为维持细胞生物功能有重要作用。它是甘油醛磷酸脱氢酶的辅基,又是乙二醛酶及丙糖脱氢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它能激活多种酶[如巯基(-SH)酶等],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可以转化成容易代谢的酸类物质从而加速自由基的排泄。对于贫血、中毒或组织炎症造成的全身或局部低氧血症患者应用,可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通过转甲基及转丙氨基反应,还原型谷胱甘肽还有保护肝脏的合成、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并促进胆酸代谢,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因此,还原型谷胱甘肽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炎的治疗中,但在甲亢性肝损害的治疗中少有报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