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例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1)
第1页 |
参见附件(312KB,3页)。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第四季度住院归档病历311份,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共涉及8大类44个品种,其中,以β-内酰胺类品种最多,占47.72%;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次之,分别占20.46%和13.64%;使用频次以β-内酰胺类最多,喹诺酮类次之;抗菌药物使用以单用为主,占70.74%;绝大多数品种的DUI≤1;病原学送检率偏低为26.41%。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尚存在不足之处,须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关键词] 住院病历;抗菌药物;DUI;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b)-133-03
抗菌药物是目前在医院应用最多的药品之一,由于新品种的不断涌现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和耐药菌株的增加,其合理使用尤为重要。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现对2007年第四季度我院归档病历311份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查2007年第四季度住院归档病历311份。
1.2 调查方法
调查科别、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诊断、手术类型等情况,统计其中抗菌药物的剂型、药名、规格、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药品不良反应等指标。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的分析方法,各种抗菌药物的DDD值参照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1]、药品说明书并结合我院临床用药习惯进行确定。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的使用总量/该药品的DDD值,药物的利用指数DUI=DDDs/实际用药天数。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组男性145例,女性166例;<18岁38例,18~60岁177例,>60岁96例;内科140例,外科115例,妇科41例,儿科15例。
311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229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63%,治疗性应用的109例中内、外、妇、儿科分别为75、18、2、14例,预防性应用的120例中内、外、妇、儿科分别为14、75、31、0例,没有使用的82例中内、外、妇、儿科分别为51、22、8、1例。
2.2 药品不良反应
由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慢性过敏1例。
2.3 病原学送检情况
抽查病历中病原学送检28例,病原学送检率为26.41%,其中细菌培养16例,培养阳性并药敏试验3例;涂片镜检16例,阳性2例。
2.4 病历中使用过抗菌药物的品种数
对每份病例中使用过的抗菌药物的品种进行统计,结果如下:1种140例,2种58例,3种20例,4种7例,5种3例,6种1例(普外科一结肠癌伴糖尿病需手术的患者,因抵抗力较差,术前口服3种抗菌药做肠道准备,手术当日以头孢呋辛+替硝唑预防感染,后因血象较高改用阿洛西林,住院期间共使用6种抗菌药物)。
2.5 给药途径
注射用药318例次;口服43例次;眼科滴眼、内科雾化治疗等局部用药10例次。
2.6 病历中抗菌药物品种及用药频次
见表1。
表1 病历中抗菌药物品种及用药频次
2.7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n(%)]
2.8 15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DDD、DDDs及DUI
见表3。
2.9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主要用于外科围术期、介入治疗、与应用激素合用等,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达97.37%,且多在术后开始使用,普遍存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部分病历存在用药档次偏高的问题。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分析
本次抽查住院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63%,高于卫生部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50%的要求,使用比例以儿科最高,外科和妇科次之,内科最低为63.57%。抗菌药物使用我院以单用为主,占87.22%,二联、三联应用比例较小,无四联应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一般二联即可,最多不超过三种,由此可见我院抗菌药物联用比较合理。在内科和儿科以治疗性应用为主,外科和妇科以预防性应用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85.71%,妇科预防及序贯疗法中病情稳定后多用口服给药,局部用药所占比例最少,仅占2.70%。
3.2 病原学情况
3.2.1 病原学送检率病原学送检率为26.41%,低于卫生部三级医院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应大于40%的要求,且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偏低,提示在临床标本采集时应具有代表性,做到有的放矢,并注意严格标本采集操作和做好试验质控。
3.2.2 细菌耐药情况本次调查病原学标本总数119株,分离致病菌43株,仅大肠埃希菌13例,其他如:聚团肠杆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各2例,阴沟肠杆菌2例等。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我院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它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达75.0%、74.0%、60.0%、62.0%、62.5%、62.0%、62.0%,尽管这不能完全代表真正的细菌耐药情况,但作为细菌耐药性评价指标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而泰能针(亚安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度较高,这也为临床治疗时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但泰能针作为特殊类使用的抗菌药物一般不主张轻易使用,须有严格的临床指征以及必要的使用权限。
细菌耐药率的上升,尤其是在我院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上升,与其在临床使用率较大,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果任由其随便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必将迅速上升,最终将导致细菌感染无药可治的严重后果。可见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建立并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3.3 本次抽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
本次抽查存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起点偏高、指征不强、选药不当等问题,如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替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做围术期预防用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