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应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效果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395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2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24 h连续滴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30 d。结果:肠内营养支持15 d后体重、血清清蛋白、肌酐和尿素氮改变差异不显著(P>0.05),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显著升高(P<0.05);30 d后体重、尿素氮和肌酐改变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显著升高,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关键词]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胃肠道恶性肿瘤;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c)-051-02
Effect observation of peptide-based enteral nutrition o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HE Jie-lan,CHEN Xin-zhi, XU Jian-m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Jiangmen People's Hospital, Jiangmen52905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eptide-based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Methods: 29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for 24 hours infusion of peptide-based enteral nutrition, treated for 30 days. Results: After enteral nutrition 15 days, the changes of the body weight, serum albumin, creatinine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ransferrin and album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 After 30 days, the body weight, creatinine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changed significantly(P<0.05), and serum albumin, transferrin and album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nutritional suppor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 The peptide-based enteral nutrition can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effectively.
[Key words] Peptide-based enteral nutritio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Effect observation
胃肠道的恶性肿瘤可致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加之手术、化疗等手术期综合治疗加重了机体消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据统计70%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引起患者器官系统功能(如免疫功能等)不同程度的减退,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1]。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又比一般肿瘤患者更加早且多见,患者的营养状况受肿瘤综合治疗的影响也更大。因此,胃肠道肿瘤患者往往更需要一定的营养支持。我们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并观察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相关指标的变化,以进一步了解百普素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观察各种营养指标的敏感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36~78岁,平均58.3岁。其中,胃癌11例,结肠癌18例,均接受胃癌或结肠癌根治术。所有患者心、肺、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在正常范围内;肠道功能基本恢复,至少有>100 cm的连续小肠;肠液得到有效引流,腹腔感染已基本控制。
1.2治疗方法
将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配制成全浓度(即能量密度为4.18 kJ/ml);平均每天给予非蛋白热量146 kJ/(kg·d),氮0.25 g/(kg·d)。第1天给予全量的1/3~1/2,第2~4天内渐增至全量。采用24 h连续滴注,治疗30 d。
1.3观察指标
肠内营养支持前、支持后第15天、第30天分别测量体重、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肌酐、尿素氮。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SP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2结果
2.1患者营养相关指标变化
本组29例患者经肠内营养支持前后相关指标变化见表1。肠内营养支持15 d后体重、血清清蛋白、尿素氮和肌酐改变差异不显著(P>0.05),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显著升高(P<0.05);30 d后体重、尿素氮和肌酐改变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显著升高,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表1 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相关指标变化
与营养支持前比较,*P<0.05,**P<0.01
2.2并发症观察
本组患者在营养液滴入开始阶段16例(55.2%)感轻度腹胀并伴有腹泻,之后均见减轻,未影响治疗。肠内营养过程中均未出现呕吐、反流、误吸,也未出现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代谢理论、营养药物和给药方法的进步,营养支持得以广泛地在临床应用,并取得满意的效果。营养支持主要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即保持氮平衡,减少机体瘦体组织的耗损,维持机体的蛋白质量等[2]。但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说,营养支持更重要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代谢,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