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5期
编号:11747777
于力教授的思想境界“三部曲”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第5期
     为了使白血病患者早日摆脱“白血病魔”的困扰,20多年来,他以军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不懈努力,刻苦钻研,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再到学科带头人,临床、科研工作的一步步突破,也逐渐开启和形成了他的三层思想境界。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中心主任于力。

    住院医师:

    对患者、对疾病的专业性思考

    于力的爷爷是闻名乡里的老中医,受爷爷的影响,他从小便立志当一名医生,希望像爷爷那样为饱受疾病折磨的人们解除痛苦。“文革”期间,面对动荡不安的生活,父亲却从未放松过对于力思想品德及文化课的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时,于力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艰苦的校园生活中,他克服重重困难,发奋努力。经过五年的寒窗苦读,于力以优异的成绩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工作,开始了军医生涯。这让作为医生的于力,身上又融入了军人特有的坚韧和意志。
, 百拇医药
    当时,解放军总医院的老专家大部分都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他们继承了“协和”的优良传统,保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工作作风。对于年轻医生,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计划,实行24小时坐班制,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为于力的临床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白血病患者以年轻人居多,在当时病死率极高。看着这些年轻的生命被“白血病魔”无情地吞噬,促使于力在内科系统轮转两年后主动选择了血液科,成为一名血液科医生。他决心努力学习临床知识,做一个挽救白血病患者的人民军医。

    进入血液科后,于力又接受了4年严格的血液病专科住院医师临床训练。在血液科老专家们的精心培养和严格带教下,他戒骄戒躁,认真学习临床知识,刻苦钻研业务,诊治了各种各样的血液病患者。

    经过6年的临床工作后,于力深深体会到,要使自己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有所成就,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就必须进一步深造。
, 百拇医药
    1988~1991年,于力师从汪月增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主攻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这一课题。汪月增教授对学生严格要求,诲人不倦,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多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弟子,这使于力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实验技能以及临床研究方面进了一大步。

    主任医师:

    对科室、对医院的宏观性思考

    1991~1994年,于力就读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肿瘤学家孙燕院士。当年孙燕院士只招收一名外院考来的博士研究生,最终于力从层层考核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这唯一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读博三年中,于力不仅学到了前沿医学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还学到了孙燕院士的为人之道和敬业精神。在孙燕老师的指导下,于力在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于力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历程。即使毕业后回到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工作,每年在孙燕老师生日时,于力都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孙燕老师的身边,聆听他的教诲,一直延续至今。
, http://www.100md.com
    1996年,于力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肿瘤研究所的邀请,在其血液内科从事博士后研究,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白血病。学成归国的他于1999年发现了两个白血病相关基因LRP15和LRP16,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的两个新基因,并在国际基因库中注册。2000年,于力以“恶性淋巴瘤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研究课题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当时的他已是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1年,于力教授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肿瘤中心主任、肿瘤医院院长,国际著名血液病杂志《BLOOD》副主编Caliguri教授,进行合作研究。他应用表观遗传学的方法发现了一个新的白血病相关基因ID4,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ID4基因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长的功能,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该研究成果于力以第一作者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netics》。国际著名表观遗传学家Costello教授及Bangham教授分别在2005年的《Nature Genetics》 和《Nature Review Cancer》 杂志上专门撰文对该研究进行了评述,认为该研究成果是“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开创了应用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因DNA甲基化沉默的抑癌基因的新途径”。
, 百拇医药
    自2005年,于力教授先后申请到国家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资助。他所在的血液科经几代专家教授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中心。

    2006年1月,于力教授接任血液科及血液病中心主任的工作。上任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科室;以临床工作为中心,带领他的团队积极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力求基础研究为临床服务,增加了许多新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努力提高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长期生存率。2008年初,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大楼开始启用,血液科大规模扩建,占用三层楼,普通病床由40张增至近100张,移植层流间由以前的7间增至20间。于力教授开发多元渠道,利用国内外及社会各种有利资源,建设人才梯队,配置先进仪器设备,开展尖端医疗科研工作,与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力争将科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血液病专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

    此时的于力已由一个普通医生成长为具有很高威望的主任医师,从纯朴的、单纯诊治疾病的血液科医生的思想,演变为“为学科、为科室、为医院”发展的宏观思考。他意识到,只有这样才能更多更好地帮助血液病患者。
, 百拇医药
    医学科学家:

    对学科、对国家的前瞻性思考

    于力大学毕业20余年来,一直就职于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在临床工作的实践中,他完成了大量的血液科门诊、急诊、会诊、住院、骨髓移植及保健工作,在血液系统疑难病症的诊断、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科室带头人,他以一个科学家的风范纵观全局、立足脚下,将医疗、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尽到了一个科学家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目前,白血病的治愈率较过去明显提高,经过全面正规的治疗,约60%的患者可以达到治愈,这无疑给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于力教授说:“这与新的检查手段、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措施的应用是分不开的。目前对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常规化疗;二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三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针对一个具体的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把临床工作与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密切结合,对病人进行个体化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提高了治愈率。”
, http://www.100md.com
    “现在,骨髓移植在我国遇到了一个社会问题,就是独生子女家庭给骨髓移植同胞供者的选择带来困难。因此,我们正在研究用患者父母的骨髓来进行移植,但父母和孩子的基因是半相合,移植后常发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与国内同行一起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久的将来定能攻克这一难题!”

    最后,于力教授做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基因诊断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定位总结,他说:“白血病已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

    于力教授的一席话,使我们认识到他已经成长为对学科、对国家有前瞻性思想的医学科学家。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再到学科带头人,从朴素的感情到投身血液学事业再到科学家,从专业、科室到学科、医院再到国家,这一演变过程无不源自于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无不源自于老师和前辈的信任与帮助,无不源自于国家和医院的培养。于力教授的思想境界“三部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家的发展历程,也让白血病患者看到了希望。
, http://www.100md.com
    专家简介

    于力,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毕业20余年来,一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内科从事临床工作,完成了大量的血液科门诊、急诊、会诊、住院、骨髓移植及保健工作。在血液系统疑难病症的诊断、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及军队“十五”杰出人才基金课题。2000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两个白血病相关基因LRP15和LRP16,并在国际基因库中注册;在国际上首次证明ID4基因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长的功能,是一个新的白血病抑癌基因。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 http://www.100md.com(韩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