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第1页 |
参见附件(953KB,2页)。
[摘要] 目的:评价腹腔镜技术下新手术方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技术下新手术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案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技术下新手术方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 R5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a)-032-02
粘连性肠梗阻是胃肠道术后最常见的肠梗阻,而近一个世纪以来,传统的外科手术后腹膜粘连的预防模式无确切效果[1]。因此,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就成为各基层医师感兴趣的课题,为此,2007年2月~2008年2月,笔者对我院部分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别采用了常规手术治疗和腹腔镜技术下新手术治疗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腹腔镜技术下新手术方案,n=24)和对照组(传统手术方案,n=24)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体重、症状等情况相似,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1.1入选标准①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②年龄18~60岁。
1.1.2剔除标准①合并有肝肾、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和精神病患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有腹腔镜手术禁忌证的患者;④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或者依从性差者。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x±s)
1.2腹腔镜技术下新手术方案
术前全面体检,排除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本组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脐上或脐下插入10 mm穿刺套管作为观察孔,尽可能远离原切口。进入腹腔镜后,根据探查情况决定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一般2~4个。术中对于薄的膜状粘连,行锐性分离,以扩大视野;束带粘连致小肠梗阻者,镜下切断束带;小肠与腹壁粘连成角及小肠、网膜与腹壁粘连者,用超声刀或剪刀分离;肠与肠间的粘连,常用分离剪及分离钳分离,或用超声刀切断其粘连。
1.3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24 h内梗阻完全解除,腹痛、腹胀消失,无阳性体征,已通气排便,腹部立位片检查腹部气液平消失。1年内正常工作、生活,无复发。有效:治疗24~48 h内腹痛、腹胀明显减轻,肛门排气排便,症状基本缓解,腹部立位片检查气液平明显减轻或仅有少量积气。1年内有复发。无效:治疗48 h后梗阻不能解除或症状体征加重,腹部立位片气液平明显增加。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病例分别为22例(91.67%)和16例(66.6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2=4.547 4,P<0.05)。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所致的肠梗阻,可引起全身病理生理改变,是一种复杂的疾病。较为常见,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2-4]。我们的研究也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表2)观察组总有效22例(91.67%)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总有效16例(66.67%)。说明了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明显要优于对照组,腹腔镜技术下新手术方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时机选择,笔者认为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小,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发生再粘连的可能性极小,手术安全性高,故一旦确定为粘连性肠梗阻,即可尽早施行腹腔镜手术,无需等到有肠绞窄迹象时再手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还可降低治疗风险。预防术后再粘连的措施:分离时,操作要轻柔,尽量勿伤肠管;术中止血要彻底,避免发生血肿,取尽血凝块;避免用钳夹钳夹大块组织;术后于创面上留置防粘连药物,可用生物蛋白胶、医用几丁糖封闭膜性创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5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