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生物型自体红骨髓磷酸钙水泥加可吸收颗粒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2)
第1页 |
参见附件(1226KB,2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15例患者主观感觉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剂量减少,2例患者主观感觉腰背部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经制动、改善骨质疏松及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后好转,术前患者VAS评分及Dallas评分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术后疼痛分级分值和Dallas评分均明显减小(P<0.01),影像学上手术使塌陷的椎体得到强化,压缩椎体前方高度恢复了3~8 mm,平均5.7 mm,后凸的矫正度为8°~23°,平均5.5°。
表1 复合生物型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前与术后评分比较(分)
与术前比较,*P<0.01
3 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症,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20%的人群会发生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而其中约1/3的患者会出现慢性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发现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死亡率较未发生骨折高约23%[2],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及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开展,能够较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理想的灌注剂是椎体成形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理想的灌注剂是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固化时没发热、能负载骨诱导因子的材料,本组使用复合生物型自体红骨髓磷酸钙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水泥作为灌注剂,具有良好的特性。①自体红骨髓可分为造血及基质两大系统,其成骨能为来自基质系统,骨髓基质中有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可向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系细胞和网状细胞等分化[3],骨髓是唯一含有丰富的定向性和诱导性骨祖细胞的组织,且骨髓间叶细胞诱导成骨性强,骨髓细胞在适当的地方可产生似板机(triggers)作用促进成骨[4]。②由于传统使用的填充物PAMM可产生聚合热,有损伤脊髓和神经根的可能性,可生物降解的自体固体磷酸钙骨水泥(CPC)凝固温度低,减少对邻近组织的热损伤,在体内及室温下保持活性达数天,CPC具有骨传导性及生物降解作用,可以迅速凝固,并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能立即稳定椎体,恢复其载荷能力,CPC可与骨整合,增加椎体的强度,且CPC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质,CPC其组成包括固相和液相,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固相主要有磷酸四钙、磷酸三钙等,液相可以是蒸馏水、血液、血清等,经水化反应后,其最终的产物是羟基磷灰石,其成分与骨盐成分相同,其晶体结构也与骨质相同,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在注射的10 min即可产生接近10 MPa的抗压强度,而且其抗压强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到大约12 h以后,CPC将最终产生接近55 MPa的抗压强度,完全凝固后的CPC具有介于松质骨和皮质骨之间的抗压强度[5]。同时Lim等[6]对其生物学测试试验表明,注入CPC后伤椎的力学强度可达到接近正常椎体强度水平;实验表明,CPC是生物相容性非常高的生物活性材料,可在骨的表面形成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材料与周围的松质骨呈紧密、直接突起样结合,其骨传导作用能提供新骨形成的支架或模板;其在骨界面间可以降解,并伴有新骨的形成和长入;随着时间的椎移,其界面结合及生物力学强度在体内逐渐增强,Yamatoto等[7]报道,CPC注射3个月后在CPC周围能看到许多骨质,没有透亮区存在,注入6个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能看到CPC周围有骨形成;而且CPC不透X光,在照像时不须添加其他化学显影剂。③单纯CPC在尸体胸椎的生物力学测试表明,注入CPC的胸椎可增加骨质疏松椎体的刚度及强度,但CPC恢复压缩椎体的强度比单纯骨水泥较弱,本组复合材料中加入可吸收颗粒,可吸收颗粒最初抗压强强度为250~350 MPa,约为松质骨强度的20~30倍,在植入人体后其初始强度可维持16~24周。弹性模量为8~15 GPa,介于松质骨与皮质骨之间,允许骨有微小活动,低于钢的弹性模量200 GPa,消除了应力遮挡作用,对于加速骨愈合是必要的。可吸收颗粒术后2 h有膨胀作用,可增强早期固定的坚固性。可吸收颗粒在失去其强度的同时,应力逐渐转移至愈合的骨组织上,从而减少应力遮挡而造成的骨质溶解,且具有生物内置物的有效性。可吸收颗粒为非金属材料,无金属腐蚀效应,不会干扰磁性影像,有利于术后进行更全面的CT、MRI检查,并可增加生物学骨水泥的强度,还可以缓慢降解吸收,利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早期负重活动。
[参考文献]
[1]Lawlis GF, Cuencas R, Warwick K,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llas pain questionaire: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spinal pain on behavior [J]. Spine,1989,14(5):511-516.
[2]Kado DM, Browner WS, Palermol L, et al. Vertebral fractures and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 a prospective study: stud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research group [J]. Arch Intern Med,1999,159:1215-1220.
[3]Connolly JF, Guse R, Tiedeman J, et al. Autologous marrow injection as a substitute for operative grafting of tabial nonunions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