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1762829
酞丁胺软膏和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5日 王利霞 甘才斌 张晓宁
第1页

    参见附件(575KB,1页)。

     [摘要] 目的:观察3%酞丁胺软膏联合0.1%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日早晨、中午各用3%酞丁胺软膏适量涂于皮损部位,轻揉片刻,晚上睡前用牙签蘸取0.1%维A酸乳膏点涂于疣体上面。对照组则晚上睡前用牙签蘸取0.1%维A酸乳膏点涂于疣体上面1次。30 d为一疗程。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有效率为6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8.094,P=0.004)。结论:3%酞丁胺软膏联合0.1%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扁平疣;酞丁胺软膏;维A酸乳膏

    [中图分类号] R75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056-01

    我科2007年1~7月应用3%酞丁胺软膏(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联合0.1%维A酸乳膏(重庆华邦公司生产)治疗扁平疣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明确。共有68例完成此次观察。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15~46岁,平均23.5岁;病程1个月~3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6~43岁,平均25.6岁;病程2个月~2.8年。其中,治疗组皮损发生于面部者25例,手背及上臂者7例,面部及手背、上臂同时发生者4例。发生于前胸2例,对照组皮损发生于面部者22例,发生于手背及上臂者4例,面部及手背、上臂同时发生者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和化妆品,疗程30 d。所有病例本次治疗前均未有过口服其他药物史,前2周皮损未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妊娠或哺乳妇女,对酞丁胺过敏者及维A酸过敏者,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过敏性炎症者均不在本次观察之列。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每日白天用3%酞丁胺软膏适量涂于皮损部位轻揉片刻,每日早、中午各用1次,晚上临睡前用温水洗净皮损处皮肤,用牙签蘸取0.1%维A酸乳膏点涂于疣体上面,尽量避免涂于疣体外面正常皮肤上。对照组则晚上睡前用牙签蘸取0.1%维A酸乳膏点涂于疣体上面1次,两组均以30 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其中每10天复查1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1.3疗效标准

    治愈为皮损全部消退或仅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显效为皮损消退≥70%,有效为皮损消退≥30%且<70%,无效为皮损消退为皮损消退<30%或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见表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8.094,P=0.004),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不良反应

    大多数患者对3%酞丁胺软膏耐受性较好,两组仅1例用药后局部有轻微烧灼感,不影响治疗。两组有7例患者外用0.1%维A酸乳膏有一定刺激反应,局部出现红斑、脱屑,但能忍受,停药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不影响治疗。

    3讨论

    扁平疣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好发部位为面部、手背等部位,且一般为多发,影响美容,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尚无特效药物,本组采用3%酞丁胺软膏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早期合成,因扁平疣的的组织病理上有明显的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2],而0.1%维A酸乳膏有效成分为全反式维A酸,其作用机制为:①维A酸对抗皮损局部的角化过度;②维A酸和细胞核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与DNA中的特异性反应因子结合,调节靶基因的表达,修饰细胞分化方式恢复细胞功能,增强细胞抗病毒能力;③诱导表皮的正常分化功能,有利于皮损消退[3]。我们临床上交待患者应用0.1%维A酸乳膏时,尽量临睡前用牙签蘸取点涂,使乳膏尽量只涂抹于皮损处,而减少维A酸乳膏对正常皮肤处的刺激作用,从而使大部分患者对该药耐受,不至于中断治疗。我们此种外用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扁平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7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