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1762731
我院2003~2007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5日 谢裕达
第1页

    参见附件(1003KB,2页)。

     [摘要] 目的:对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查阅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4 047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16例,发生率为0.40%。其中,发热反应11例,占68.8%,发生率为0.27%;变态反应5例,占31.2%,发生率为0.12%。结论: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57.1+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b)-132-02

    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手术的顺利进行、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等有着重要的功能。应用合理的输血可救治患者,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输血医疗越来越安全。但由于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输血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传播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为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现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临床输血病历4 047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3年1月~2007年12月于我院输血的全部病历档案,共4 047例,其中输注全血127例,悬浮红细胞2 355例,新鲜冰冻血浆1 395例,机采血小板170例;受血者年龄3~71岁;其中,男性2 653例,女性1 394例;大量输血者(≥2 000 ml)152例。患者来源于外科、急诊科、妇产科、内科等,以手术输血多见。

    1.2 研究方法

    调查所收集病历档案的输注全血及成分血的记录、检验科发血记录、患者住院病历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输血种类及输血量等,并进行数据统计。

    1.3 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1]

    由我院检验科负责,临床各科护士观察记录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各种反应。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标准为确定输血前无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2 h内体温升高1℃以上(≥38℃)者为发热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呼吸困难、胸闷者为变态反应。

    2 结果

    2.1 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发生率

    见表1。

    2.2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

    在4 047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全部是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共16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0%。其中,发热反应11例,占68.8%,发生率为0.27%;变态反应5例,占31.2%,发生率为0.12%。各种输血反应百分比见表2。

    表 216例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情况

    3 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轻者感到身体不适,重者可引起脏器损害甚至死亡。通常根据输血不良反应是否出现溶血,将其分为溶血性和非溶血性两大类,包括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性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后紫癜、移植物抗宿主病、非心原性肺水肿、输注被细菌污染的血液的反应以及快速大量输血的反应等[2-3]。

    在1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全部是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发热反应11例,占68.8%,发生率为0.27%,造成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①血液或血制品中有致热原;②受血者多次受血后产生同种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mA 特异抗体),引发免疫反应造成白细胞破坏释放内源性致热原[4]。变态反应5例,占31.2%,发生率为0.12%。在1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3例为有重复多次输血史的患者,占81.5%。这可能是多次输血使受血者产生同种异型抗-IgA抗体,再次输入相应IgA抗体时,便发生IgA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变态反应。徐娜等[5]研究多次输血患者的血清学分析,发现红细胞抗体和HIA 抗体占较大比率,而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比率较低。

    为此,应继续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在输血中的应用。首先,有针对性地对临床反复输血患者进行去白细胞输血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6];其次,避免采用全血输注的方式,尽量采用成分输血[7],在本次调查中,127例输注全血的患者发生1例输血不良反应;第三,鼓励患者采用自身输血[8],避免输异体血可能引起的血型和交叉配血差错、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免疫性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疾病传染,并可节约库存血,为其他之用[9],也是最安全的输血方法;最后,血液辐照[10],受血者由于疾病的关系,机体免疫功能往往较低下,而输入的血液中含有活性淋巴细胞,易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因此输注含有血细胞的血液成分,如全血(特别是新鲜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新鲜血浆等,必须采用25~30 Gy的γ射线辐照以灭活淋巴细胞。总之,输血是一种异体移植[11],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到能不输血就不输,能少输血就少输,血液不是补品,输血会有风险,提倡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

    同时,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也是加强输血管理、避免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生要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有关输血的病历档案中的“一书四单”,即输血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血型单、配血单和不良反应单。对输血环节,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最新的AABB (美国血库学会) 的血站和输血机构标准,将输血的各个环节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严格执行,从而才能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生[12-13]。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46-266.

    [2]范垂姝,李尊严,金海甲,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4,6(19):36-37.

    [3]李艳春,孙玲,江洪澜.输血并发症及预防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55):42.

    [4]范凝芳.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24):2222-2223.

    [5]徐娜,何晓玫,高新强,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抗体分析[J].北京医学,2007,29(12):748-749.

    [6]庄爱用.去白细胞输血在反复输血患者中的应用[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0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