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联合螺旋CT在诊断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中的应用价值
第1页 |
参见附件(1095KB,2页)。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螺旋CT、超声两种影像学检查联合应用,以提高对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的诊断,探讨其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随机选择的46例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的患者的超声、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门肿块检出率CT 为82%,超声为92%(P<0.005)。结论:超声联合螺旋CT在诊断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超声;螺旋CT;中央型肺癌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c)-060-02
螺旋CT的高分辨技术及3D重建对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时,由于肿块与不张肺叶相融合,在常规平扫时,难于分辨肿块,仅见支气管阻塞,而超声在阻塞性肺不张时,由于病变肺叶已无气体可言,使得超声观察肺内病变成为可能。笔者对我院46例患者应用超声联合螺旋CT诊断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进行分析,旨在评价其在这方面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胸内、外科住院的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患者4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8例;年龄38~76岁,平均57.3岁。全部病例均经支气管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超声选用日本Toshiba-240A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体位一般取坐位,酌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沿肋间扫查,同时测量胸腔积液的深径、胸膜厚度、胸膜结节及肺内肿块的大小、数目,观察胸腔积液的回声情况,胸膜及肺内肿块的声像图特征,摄片记录。CT使用西门子6排螺旋CT扫描条件为120 kV/630 mAS,准直宽20 mm,螺距为1∶1,6层螺旋CT扫描层厚为5 mm,扫描范围自胸锁关节至膈肌平面,扫描方式为连续容积扫描(CVS),扫描时间为一次屏气约10~20 s完成扫描,阅片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完成。比较超声、螺旋CT对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的检出情况。
2 结果
声像图特征由于病变肺叶发生实变,气体的强回声消失。表现肺门处一实质性回声区,且形态不规则。同时纵隔向病侧移位。在伴胸水时,肺门处不规则肿块周围有液性暗区包绕。本组最大肿块为6.0 cm,最小者为1.3 cm。CT与超声肺门肿块的检出率:CT为82%(38/46)、超声为92%(43/46),肺不张伴胸腔积液者45例(98%,45/46),伴胸膜结节者6例(13%)。经统计学处理,P<0.005,差异有显著性,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声像图表现见表1。
3 讨论
由于肺组织是含气器官,超声在肺表面大量反射,因此从声像图上不能显示出肺裂、肺内血管和肺门区淋巴结[1]。以往胸部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CT、MRI、X线等其它影像办法,螺旋CT由于图像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可减少呼吸及心脏伪影影响等优势,在胸部疾病诊断中为首选。但在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时,由于肺门肿块与不张肺叶相融合,常规平扫中呈等密度,难于分辨肿块,仅见支气管阻塞(图1),而当肿瘤压迫阻塞支气管致使远端肺气会减少或消失,超声可通过无气肺及胸显示肿瘤及周围组织,为观察中心型肺肿瘤提供了可能,以往报道较少,也多是讨论其声像特征[2-3],与CT相比超声具有下列优势,图像清晰,直观性强,肿块分辨率优于X线[4],本文肺门肿块CT检出率为82%,超声检出率为92%,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超声对两种声阻抗差达0.1%的软组织,就能显示并鉴别,还可清晰观察胸膜是否肥厚及胸膜结节的数目、大小,大致估计胸腔积液的性质等(图2),尤其是对那些失去手术价值而要放疗设计照射野及临床化疗疗效的判定、随访均有帮助,固然增强扫描对于区分肺门肿块与不张肺组织会有所帮助,但对一些对碘过敏、心肝肾功能不全、哮喘、糖尿病、甲亢、各种药物过敏者及老年人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用也受到限制。
超声也有其局限性,当肿瘤未致气道完全阻塞或远端未出现实变时,超声不能观察到病变。当声窗窄、病变小、周边气体多、边界不清或无胸腔积液时,都可影响中心肿瘤的显示。
综上所述,超声作为发现肺不张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一种新方法,联合螺旋CT在诊断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9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