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根治手术后皮瓣下积液的防治体会
参见附件(686kb)。
[摘要]目的: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方法:术中彻底止血、结扎腋窝淋巴管,采用双管持续负压引流。胸外适度加压包扎。结果:69例中,皮瓣下积液5例,占7.2%。结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关键词]乳腺癌;皮辩下积液;防治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212—01
乳腺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中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0%~15%,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手术是其治疗最有效的手段,皮瓣下积液为乳腺癌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Woodworth等报道皮瓣下积液发生率为15.5%,皮瓣下积液不但延迟切口愈合。而且影响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因此,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9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9例乳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75岁,平均48岁。均经病理确诊,其中,Ⅱ期42例,Ⅲ期27例。
1.2 手术方法
行标准根治术34例,改良根治术35例。手术切口视肿瘤位置及形状而定,使皮瓣无张力,手术创面彻底止血,仔细结扎上肢腋窝处淋巴管;采用双管负压引流,一根置于腋下,另一根置于锁骨下经胸骨旁向下,自切口下端引出: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在腋窝及前胸处填塞蓬松纱布团,胸带适度加压包扎。使皮瓣均匀地压在胸壁上。术后置管5~7 d,引流量少于10~15 ml/d时拔管,术后3 d患侧上肢制动。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发生皮瓣下积液5例,占7.2%,其中,腋区3例,锁骨下区1例,肋间区1例。予穿刺抽吸3例,术后平均16 d痊愈:置管引流2例,术后平均22 d痊愈。
3 讨论
3.1 皮辩下积液发生的原因
皮瓣下积液是造成切口感染和皮瓣坏死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据报道皮瓣下积液发生原因多为以下几点:①渗液较多,乳腺癌根治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术中过多使用电刀电凝,电刀致脂肪液化渗出;术中淋巴管遭到破坏。结扎不彻底:术后淋巴管或血管重新开放,造成淋巴管瘘。②引流不通畅,多因放置引流管位置不恰当,或管腔及引流孔堵塞。局部加压过紧导致淋巴液或血液不能引出;术后引流管拔除过早。③术后加压不够,皮瓣下积气以及胸带包扎加压不适度、患肩活动过早,致皮瓣不能与创面紧密粘贴,形成持续渗液。
3.2 皮瓣下积液的预防措施
预防皮瓣下积液的发生对切口一期愈合十分重要,我院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皮瓣下积液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①充分引流,引流方式的选择对减少术后皮瓣下积液至关重要。充分引流腋窝、胸骨旁、胸壁上3处易积液的位置:引流管采用持续负压吸引,使皮瓣与手术创面密切贴合,术中尽可能冲洗掉游离脂肪,并注意确保引流管通畅,手术结束时切口皮瓣缝合要严密,以免漏气影响负压吸引效果:拔管时间不要过早,拔管时继续负压器吸引,边挤边拔,以使残留的皮瓣下液化物挤出,并注意勿使皮瓣移动。②术中操作要仔细,创面彻底止血,充分结扎血管、淋巴管,因上肢所有淋巴管均经过腋窝引流至上腔静脉,乳腺内侧淋巴管穿过胸壁沿胸廓内动脉走行,乳腺下半部与同侧腹壁上淋巴管有广泛吻合_,故这些淋巴管要仔细结扎。③缝合皮肤时要无张力,皮瓣保留皮下脂肪的厚薄要适度、均匀;电刀使用要合理,采用中小功率电灼分离皮瓣;正确掌握分离平面,防止伤口烫伤。④术后加压,手术结束时应用负压吸引器吸尽皮瓣下积气,使皮瓣紧贴在胸壁上;同时,腋窝及前胸易发生积液的凹陷区放置、填塞蓬松纱布团,加压填塞,这样可以消灭死腔并防止渗出液和血肿;术后手术创面用胸带适当加压包扎,包扎松紧适度,不能过紧,过紧往往限制呼吸、压迫皮瓣,影响皮瓣的血液循环,可加速皮瓣坏死。⑤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形成胶冻状蛋白膜覆盖术野,能减少渗血和渗液,亦可减少积液发生;禁止从患肢输液,手术7 d后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合理使用抗生素 ......
[摘要]目的: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方法:术中彻底止血、结扎腋窝淋巴管,采用双管持续负压引流。胸外适度加压包扎。结果:69例中,皮瓣下积液5例,占7.2%。结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关键词]乳腺癌;皮辩下积液;防治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212—01
乳腺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中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0%~15%,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手术是其治疗最有效的手段,皮瓣下积液为乳腺癌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Woodworth等报道皮瓣下积液发生率为15.5%,皮瓣下积液不但延迟切口愈合。而且影响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因此,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9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9例乳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75岁,平均48岁。均经病理确诊,其中,Ⅱ期42例,Ⅲ期27例。
1.2 手术方法
行标准根治术34例,改良根治术35例。手术切口视肿瘤位置及形状而定,使皮瓣无张力,手术创面彻底止血,仔细结扎上肢腋窝处淋巴管;采用双管负压引流,一根置于腋下,另一根置于锁骨下经胸骨旁向下,自切口下端引出: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在腋窝及前胸处填塞蓬松纱布团,胸带适度加压包扎。使皮瓣均匀地压在胸壁上。术后置管5~7 d,引流量少于10~15 ml/d时拔管,术后3 d患侧上肢制动。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发生皮瓣下积液5例,占7.2%,其中,腋区3例,锁骨下区1例,肋间区1例。予穿刺抽吸3例,术后平均16 d痊愈:置管引流2例,术后平均22 d痊愈。
3 讨论
3.1 皮辩下积液发生的原因
皮瓣下积液是造成切口感染和皮瓣坏死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据报道皮瓣下积液发生原因多为以下几点:①渗液较多,乳腺癌根治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术中过多使用电刀电凝,电刀致脂肪液化渗出;术中淋巴管遭到破坏。结扎不彻底:术后淋巴管或血管重新开放,造成淋巴管瘘。②引流不通畅,多因放置引流管位置不恰当,或管腔及引流孔堵塞。局部加压过紧导致淋巴液或血液不能引出;术后引流管拔除过早。③术后加压不够,皮瓣下积气以及胸带包扎加压不适度、患肩活动过早,致皮瓣不能与创面紧密粘贴,形成持续渗液。
3.2 皮瓣下积液的预防措施
预防皮瓣下积液的发生对切口一期愈合十分重要,我院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皮瓣下积液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①充分引流,引流方式的选择对减少术后皮瓣下积液至关重要。充分引流腋窝、胸骨旁、胸壁上3处易积液的位置:引流管采用持续负压吸引,使皮瓣与手术创面密切贴合,术中尽可能冲洗掉游离脂肪,并注意确保引流管通畅,手术结束时切口皮瓣缝合要严密,以免漏气影响负压吸引效果:拔管时间不要过早,拔管时继续负压器吸引,边挤边拔,以使残留的皮瓣下液化物挤出,并注意勿使皮瓣移动。②术中操作要仔细,创面彻底止血,充分结扎血管、淋巴管,因上肢所有淋巴管均经过腋窝引流至上腔静脉,乳腺内侧淋巴管穿过胸壁沿胸廓内动脉走行,乳腺下半部与同侧腹壁上淋巴管有广泛吻合_,故这些淋巴管要仔细结扎。③缝合皮肤时要无张力,皮瓣保留皮下脂肪的厚薄要适度、均匀;电刀使用要合理,采用中小功率电灼分离皮瓣;正确掌握分离平面,防止伤口烫伤。④术后加压,手术结束时应用负压吸引器吸尽皮瓣下积气,使皮瓣紧贴在胸壁上;同时,腋窝及前胸易发生积液的凹陷区放置、填塞蓬松纱布团,加压填塞,这样可以消灭死腔并防止渗出液和血肿;术后手术创面用胸带适当加压包扎,包扎松紧适度,不能过紧,过紧往往限制呼吸、压迫皮瓣,影响皮瓣的血液循环,可加速皮瓣坏死。⑤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形成胶冻状蛋白膜覆盖术野,能减少渗血和渗液,亦可减少积液发生;禁止从患肢输液,手术7 d后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合理使用抗生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8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