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782556
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5日 李 凤
第1页

    参见附件(1307KB,2页)。

     非计划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因痛苦及其他原因将气管导管从气管内拔出,造成通气不足、呼吸困难、窒息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是人工气道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将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11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28例,其中气管插管者120例,维持时间2~72 h;经鼻插管者8例,维持时间7~25 d。有4例发生意外脱管,其中2例为急性有机磷中毒,2例为脑出血。其中3例在脱管0.5~24 h内重新建立人工气道,1例成功脱机予以撤离人工气道。由于发现及时,经严密观察治疗,无一例死亡。

    2 原因分析

    2.1 烦躁或意识不清,痛苦、舒适改变

    当患者意识处于模糊、浅昏迷或麻醉苏醒前期,患者大脑的网状上行组织受到损伤或抑制,运动中枢不能控制行为的改变,并常有不同程度的躁动不安,对异常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加上不能忍受人工气道通气、被动体位、长时间压迫、疼痛难忍等舒适的改变,极易发生脱管行为。

    2.2 固定不当

    临床上固定气管导管均用胶布交叉固定在面颊部,但由于胶布的黏性容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患者出汗和面部油性分泌物多,胶布易被沾湿松脱,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固定过松、过紧,均存在意外拔管的隐患。

    2.3 呼吸机管道牵拉

    呼吸机管道过于固定,缺乏可伸展度,患者和呼吸机管道的相对位置发生移位时,容易对气管导管形成牵拉而导致导管脱管。

    2.4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过浅、过短在移动体位或咳嗽时导管易脱出。

    3 紧急处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非计划拔管者可发生低氧血症,应严密观察呼吸的改变,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同时检测血氧饱和度、皮肤颜色,以防止低氧血症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如患者非计划拔管后,在吸氧后能够维持血氧饱和度,则可以不必二次气管插管。

    3.2 吸痰

    一旦发现患者非计划拔管,马上给予吸痰,患者如不配合,可以在嘴边放置牙垫防止患者咬伤,迅速吸取上呼吸道分泌物,尽可能减少痰液吸入引起误吸。

    3.3 重新气管插管

    若患者在非计划拔管后出现上呼吸道阻塞、麻醉及肌松药残留致通气量不足、肺不张、肺水肿等,则需要重新气管插管。

    3.4 加强护理及监护

    立即协助患者变换体位,降低头部位置,以利于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各种急救设备,加强患者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及皮肤黏膜颜色等指标检测。根据SpO2、血压、心率、血气分析进行处理。为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

    4 护理体会

    4.1 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意识清醒的患者行机械通气后,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及语言交流障碍。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主动使用非语言交流手段,如为患者准备卡片、笔,让其将想法写于其上,再配合简单易懂的手势交流,还可以教患者用一些特定的手势,以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对意识清醒患者,加强气管插管知识教育,向患者解释气管插管的目的、作用及拔管的危险性,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患者认识到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解释无效、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应使用镇静剂和约束带。

    4.2 气管插管的选择、固定

    4.2.1 导管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导管,一般成年男性选择导管内径(ID)7.5~8.0 mm,外径(OD)9.3~10.0 mm,成年女性选择导管内径(ID)7.0~7.5 mm,外径(OD)9.3~10.0 mm,导管内径越小,经过声门越容易,但气流通过导管的阻力也明显增大,引流分泌物困难,内径越大,阻力越小,分泌物易引流,但是通过声门困难。插管前仔细检查气囊有无漏气。

    4.2.2 导管固定用胶布固定气管插管,将长约30 cm、宽约1 cm的胶布交叉固定于双侧峡部,然后用寸带再次固定,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并用薄纱布将双侧口角用寸带隔开,以防长时间插管发生口角溃疡。胶布和寸带如有潮湿和污迹应随时更换,保持清洁。每班要特别注意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一般成人经口插入深度22~24 cm,经鼻插入深度24~28 cm。

    4.3 合理使用镇静剂

    对于烦躁不安及不耐管的清醒患者,为了减轻插管带来的不适感及减少脱管的发生率,如病情允许,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异丙酚、咪唑安定等,同时注意观察血压及呼吸的变化情况。

    4.4 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

    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适当做腕部约束。约束时,采用附有软垫的约束带固定双手,松紧适宜。防治皮肤过紧而造成皮肤损伤或局部水肿,以患者手无法触及气管插管为宜。每2小时松解约束带1次,并协助被动活动,使患者躯体处于舒适位置,防止压疮。

    4.5 正确的头部固定和呼吸机管路支架固定

    在为患者翻身、移动患者时,为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活动时将气管插管脱出,如患者病情允许,尽量分离呼吸机管路。在使用呼吸机管道连接气管插管时,要有一定的移动范围,并使用呼吸机螺纹管,支架及呼吸机管道的衔接处应尽量靠呼吸机方向。翻身时头部位置相对固定,翻身叩背后需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判断导管是否移位。

    4.6 做好监护和急救准备工作

    气管插管患者床头常规备插管物品及简易呼吸器,一旦停电,机械通气患者立即脱管,接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气管切开患者,术后24 h备气管切开包,一旦导管脱出,立即用止血钳开通气道,再放入导管,而不是等医生到来再处理。严密观察气管插管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患者烦躁、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即听双肺呼吸音,判断导管位置,一旦发现导管脱出,立即放出气囊内气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0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