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gada综合征2例诊治体会
第1页 |
参见附件(1286KB,2页)。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诊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G5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a)-169-02
现将Brugada综合征2例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39岁,2003年10月8日以“突发意识丧失1 h”入院。患者于入院1 h前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几分钟后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无二便失禁。速打120急救车就诊,在急救车上意识丧失再次出现,行心电图检查为室颤,立即予捶击复律2次转复为窦律。于入院后20 min上述症状再次出现,捶击复律无效,予300 G电除颤1次转复为窦律。入院时查体:脉搏72 次/ min,血压100/70 mm Hg,口唇无发绀,双肺无干湿啰音,心率72 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下斜型抬高0.1~0.6 mV,T波倒置(图1)。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阵发性室颤。超声心动图:无异常。给予溶栓、抗凝、扩冠等治疗。溶栓后心电图无动态演变,发作后4 h~3 d内心肌酶谱无异常。3 d后将该患者转至上一级医院就诊,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建议患者行ICD治疗,患者因经济条件不允许,拒绝行ICD治疗,1年后猝死家中。
病例2,患者男性,28岁,2007年3月6日以“发作性胸痛、胸闷2个月”入院。2个月来患者常无明确诱因出现胸痛、胸闷,每次发作持续几秒钟至1 min,可自行缓解。曾晕厥2次,均持续十几秒钟后自行苏醒。入院查体:脉搏65 次/min,血压120/80 mm Hg,心率65 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双肺无异常。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下斜型抬高0.2~0.8 mV,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无异常。24 h动态心电图:频发室早,室内传导阻滞。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转到上一级医院行ICD治疗,目前仍存活。
图1 病例1心电图V1~V3导联
2 讨论
Brugada综合征于1992年由西班牙的Brugada兄弟首先报道。表现为反复晕厥及室颤引起的猝死,多见于中青年亚裔男性。Brugada综合征占所有心脏猝死者的4%~12%,占无器质性心脏病猝死者的20%~60%,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万~5/万,是40岁以下人群中仅次于交通意外的第二大死亡原因[1]。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编码钠通道的SCN5A基因异常,现今已发现了100余种SCN5A基因突变[2],SCN5A基因突变使部分右室外膜细胞复极1相末INa+电流的相对增加,复极2相平台期全部或部分丢失,进而该部位心外膜和心内膜之间复极离散度增加,电位差异常增大而产生的。当心外膜表面不同部位之间或心内膜和心外膜之间电位差足够大时,形成新的动作电位,发生2相折返,很容易触发室速及室颤导致患者猝死。因其发病存在隐匿性,有可能有些患者因室速或室颤猝死家中,未到医院就诊,使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故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诊断标准的认识。根据2005年欧洲心脏协会专家共识性报告中指出[1],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①>1个右胸导联(V1~V3)出现Ⅰ型Brugada(ST段下斜型抬高,J波振幅或ST段抬高>2 mm或0.2 mV,伴随T波倒置,期间几乎无等电位线)表现,排除其他引起心电图异常的情况,无论是否应用钠通道阻断剂,若合并以下条件之一,记录到心室颤动、自行终止的多形性室速、心脏性猝死的家族史(<45岁)、家系成员中有下斜型心电图改变、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室速/室颤、有晕厥或夜间频死呼吸,可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若仅有以上心电图特征,称为“特发性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②基础情况下>1个右胸导联(V1~V3)出现Ⅱ型(ST段马鞍形抬高,起始部分抬高>2 mm,下凹部分抬高≥1 mm,T波正向或双向)或Ⅲ型(马鞍形和(或)下斜型ST段抬高<1 mm)Brugada ST段抬高,应用钠通道阻断剂后转变为Ⅰ型,并存在一个或更多的上述临床表现时,也可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
有些病例出现胸闷、胸痛、晕厥或意识丧失,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易误诊为急性心梗(如病例1),也有可能因J波及ST段抬高误诊为过早复极综合征及特发性室颤。故对于有J波及ST段抬高的患者应详细询问其是否有晕厥史,家族成员是否有猝死等病史,为诊断Brugada综合征提供依据。Brugada综合征患者可伴多种心律失常,如室早、室内传导阻滞等(如病例2),但最严重的是室速和室颤,常导致猝死。因其心电图表现具有间歇性、多变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因此,临床医生应注意加以识别。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证实[3-4],奎尼丁能使ST段恢复正常,有效抑制室颤和自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可与ICD联合应用。但是ICD是目前唯一证实能够预防Brugada综合征猝死的有效方法,药物和射频导管消融等治疗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以减少ICD放电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Antzelevitch C, Brugada P, Borggrege M, 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8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