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术效果比较
第1页 |
参见附件(1358KB,2页)。
[摘要] 目的:探索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手术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P值均<0.01。结论:腹壁横切口开腹、关腹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无需拆线,住院时间短,降低住院费用,腹部伤口美观。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腹壁纵切口;子宫切除;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a)-194-02
在提倡微创手术的今天,选择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手术质量高的术式是妇产科界关注的问题。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对60例子宫切除患者,进行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对子宫小于孕3个月大小的良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病等患者,随机以腹壁横切口为研究组和传统的腹壁纵切口为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肥胖程度、手术适应证、子宫大小、盆腔粘连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1.2.1 腹壁横切口①切口选择:取耻骨联合上3 cm横向切开皮肤10~12 cm(长度因肿瘤大小而异)。②在切口正中切透皮下脂肪长约2~3 cm,术者分别将左右两食指伸入脂肪层底部,向切口的两侧撕拉分离,充分暴露筋膜。横向剪开筋膜两端分别较皮肤长1~2 cm。③钝性及锐性分离腹直肌腱与筋膜黏着处,向上分离长度约4~5 cm,向下达耻骨联合上缘。④在两侧腹直肌腱间用血管钳分离3~4 cm,在切口的上端提起腹膜开一小口,注意勿损伤膀胱与肠管。⑤术者与助手分别将食指、中指放在分离的两侧腹直肌腱和腹膜切口中,双手重叠逐渐增加拉力至切口够大,至不影响术野为度,若撕拉遇到阻力,有时需剪断与耻骨连接处的部分肌腱,或用剪刀向两侧横向扩大腹膜切口,注意不要损伤膀胱。腹直肌腱和腹膜同时撕开可避免撕断腹膜与肌膜上小血管。
1.2.2 腹壁纵切口取脐耻之间腹正中线切口,纵向切开皮肤10~12 cm(长度因肿瘤大小而异),纵行切开皮下脂肪层,纵行剪开筋膜,钝性分离腹直肌,提起腹膜,避开肠管,剪开入腹。腹直肌腱和腹膜也同时撕开,同样可避免撕断腹膜与肌膜上小血管。
1.2.3 切除子宫两组病例在行子宫切除术、关闭阴道及包埋残端均采取相同的方法及相同的操作步骤。
1.2.4 关闭腹腔两组病例均采取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膜,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肌膜。研究组皮下脂肪层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5针,皮下连续缝合。对照组用三角针4-0丝线间断对皮肤、皮下组织一起缝合。对照组术后7 d拆线,研究组无需拆线。两组患者术后72 h均采用镇痛泵连续镇痛。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x±s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字2检验。
2 结果
2.1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术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种腹壁切口手术方式效果比较(x±s)
由表1可见,腹壁横切口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P<0.05),开腹及术中出血少,术后腹胀轻,肛门排气少,无需拆线,平均住院天数短,两种手术方式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术后随访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随访结果[n(%)]
由表2可见:腹壁横切口均甲级愈合,瘢痕不明显,牵拉不适、疼痛、皮肤感觉障碍者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01)。
3 讨论
腹式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病变常用手术,临床医生常常根据习惯而定,缺乏客观评价指标。本资料表明,腹壁横切口比传统的腹壁纵切口进腹、关腹操作时间短,出血少,由于切口位置低,利于下腹部手术操作,术后排气时间短,切口疼痛轻,术后无切口病变,无需拆线,使患者从心理上有了提前康复的感受,住院时间短,降低医疗费用,增加病床周转率。腹壁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具有以下优越性:①该术式符合解剖生理特点,切口选择在下腹壁耻上3 cm,相当于Pfannenstiel皱纹处,非弧形切开皮肤且瘢痕松软不明显,易被腹壁的皱褶遮盖。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②对皮下脂肪组织采取钝性撕拉的方法,可避免下腹两侧腹壁下动静脉下行支的损伤,保存血管、神经、脂肪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减少了开腹出血量,避免了因脂肪细胞破坏导致的渗出增加及脂肪液化,利于伤口愈合。③横切口位置低,保证手术始终在直视下进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另外术中不需大幅度排肠管,对肠管刺激小,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④由于腹壁重力作用,横切口有自然对合倾向,腹膜、筋膜、皮下脂肪采取可吸收线缝合,减少异物刺激反应。皮下缝合避免切口两侧爪状瘢痕形成。⑤无需拆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5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