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1780310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行无痛结肠镜检查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5日 罗会春 丁 华 刘会丽
第1页

    参见附件(1186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方法:60例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人工推注组(A组)、丙泊酚靶泵组(B组)、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泵组(C组)。比较三组用药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研究在麻醉下行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B、C组苏醒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丙泊酚用量较A组少,C组咳嗽、体动明显少于A、B组。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是一种很好的无痛结肠镜检查技术。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

    [中图分类号] R9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a)-073-02

    结肠镜检查是肠道科诊断性检查,许多患者由于惧怕疼痛放弃检查。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具有镇静、镇痛、苏醒迅速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痛检查。但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以及心动过缓发生率增多,本研究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下无痛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10月收治的60例要求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ASAⅠ或Ⅱ级,年龄29~71岁。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人工推注组(A组),丙泊酚靶控输注组(B组),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组(C组)。三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各时点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术前禁饮、禁食6~8 h,麻醉前2 min鼻导管吸氧,A组首剂1.0~1.5 mg/kg丙泊酚推注,速度4 mg/s,术中间断推注10~20 mg;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3 μg/ml开始,视麻醉深度调整靶浓度0.5 μg/ml;C组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靶浓度1 μg/ml,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由2 μg/ml开始,视麻醉深度调整靶浓度0.5 μg/ml,入睡后开始结肠镜检查,麻醉后血压低于基础值30%,给予麻黄碱5 mg,心率慢于50次/min,给予阿托品0.1 mg,SpO2低于90%,给予面罩加压辅助通气。

    1.3 观察指标

    全程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前、麻醉后2 min、置结肠镜检查后2 min、苏醒时的SBP、DBP、HR、SpO2,同时记录结肠镜检查、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检查中体动、呛咳及检查后不良反应,患者苏醒后转恢复20 min后无不良反应可离院。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麻醉及置结肠镜后2 min B、C组SBP下降,C组DBP下降(均P<0.05),三组患者RR下降(均P<0.05)见表1。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SpO2均高于96%,B、C组苏醒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C组丙泊酚用量较A组显著减少,见表2。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结肠镜检查, C组检查中呛咳、体动少于A、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检查后不良反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丙泊酚是无痛检查首选麻醉药,其有镇痛作用弱及心血管抑制等缺点,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术中体动少、用量小、苏醒迅速等优点,但雷米芬太尼用量过大易出现呼吸暂停[1],有研究证明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靶浓度2 μg/ml时可产生呼吸抑制[2],在没有疼痛刺激情况下,雷米芬太尼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为1.8 μg/ml[3],笔者用较小剂量的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采用靶控输注方式,防止人工推注过快引起呼吸循环抑制,或过慢造成麻醉过浅;C组检查中呛咳、体动少于A、B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无痛结肠镜检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8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