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1780169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5日 吴 泳 梁 雁 黄丹丹 卢常盛
第1页

    参见附件(1395KB,2页)。

     1.3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及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

    1.4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治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以自理,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主要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病残程度为1~3级;好转: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效:指用药前后无明显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8分或增加者;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数据用百分比或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计量资料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疗效比较(例)

    与氯吡格雷组比较,▲P<0.05,▲▲P<0.01

    2.2 实验室室指标

    低分子肝素钠组能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P<0.05),氯吡格雷组也有一定的降低,但除血小板聚集率外均不及低分子肝素钠组明显,而联合用药组则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x±s,n=45)

    与治疗前比较,﹡P<0.05,﹡ ﹡P<0.01

    2.3不良反应

    所有病例均完成实验, 低分子肝素钠组有4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 联合组有8例。

    3 讨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典型起病方式之一。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48 h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即开始时只表现闭塞血管内部的部分症状,其后趋于完全,其特点是可以双向发展[3]。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内有侧支循环存在,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液恢复,损伤仍为可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初闭塞不完全,只表现部分症状,随着闭塞进一步发展,破坏了缺血半暗带的侧支循环,使闭塞脑动脉范围扩大,存活于半暗带内的神经元坏死,即症状呈阶梯式加重。

    低分子肝素对FXa的抑制作用比对Ⅱa大,其抗栓作用大于抗凝作用。并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抑制物,对组织因子活化启动的凝血过程起着负反馈调节作用,还能促进内皮释放纤溶酶而增强纤溶活性[4],因而具有抗栓作用强的优点。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药,能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结合,随后抑制ADP与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可抑制非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此外,氯吡格雷通过不可逆地修饰血小板ADP受体,使血小板的寿命受到影响,而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5]。

    本研究结果表明:氯吡格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但单独使用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时疗效欠佳。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近期有效率高达82.2%(与氯吡格雷组比较,P<0.05)。而联合用药组起效更快,并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流变学指标,近期有效率高达93.3%(与单纯氯吡格雷比较,P<0.01),说明两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通过抑制血栓扩大,抑制进一步血管梗死[6],改善侧支循环而起到抢救半暗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低分子肝素有引起出血的可能,而本研究资料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测定均未发现明显变化,且未出现颅内或其他部位出血不良反应,故两药合用(疗程≤10 d)并不增加出血危险性。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发挥不同效力,具有协同作用,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1-38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