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1779895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5日 汪贵生 汪一凡
第1页

    参见附件(1378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饮水测试结果。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疗法(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b)-097-0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0%~40%,主要是脑干与吞咽有关的颅脑神经核受损引起的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产生的假性延髓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并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甚至窒息,危及生命。近两年来,我院康复理疗科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9月~2007年10月收住的160例患有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45~75岁,平均59.72岁。脑出血30例,脑梗死50例;假性延髓麻痹66例,真性延髓麻痹14例。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49~75岁,平均60.18岁;脑出血29例,脑梗死51例;假性延髓麻痹63例,真性延髓麻痹17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吞咽能力分级标准为,重度:完全不能经口摄食;中度:一部分食物能以口摄食,但不能完全维持营养,需静脉辅助营养;轻度:轻度吞咽困难,完全能经口摄食;正常:具有正常摄食吞咽能力。

    1.3 排除标准

    脑卒中后合并中、重度认知障碍或失语症不能配合评估者;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同时患有肿瘤者;心脏安置金属支架或起搏器者;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命指标不稳定者(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并发心肌梗死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糖尿病等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常规药物疗法治疗组(对照组) 采用血压控制、神经营养、清除自由基等药物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4.2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组(治疗组)

    1.4.2.1采用血压控制、神经营养、清除自由基等常规药物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4.2.2采用德国菲兹曼医用电子公司生产的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具体方法:先把两个电极中红色电极(正极)放在第七颈椎处,蓝色电极(负极)放在颌下与环状骨之间,用带子固定好极片,之后启动仪器开始诊断,波形先采用方波脉冲刺激后得到一个数值A,采用三角型脉冲刺激又得到一个数值B,通过公式a=B/A得到a的准确值,推断出脑卒中患者吞咽肌群损伤程度,所有入选患者的肌群损伤程度均是a1~2。接着根据菜单选择T/R低频刺激,刺激时间T为1 s,休息时间R为3 s,电流强度因人而宜,以患者适应并能见到患者吞咽动作为最佳。临床治疗时间为20 min,日2次,两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4.2.3基本吞咽功能训练。颈部活动度训练:活动颈部,增强颈部肌力,利用颈部屈伸活动帮助患者引起咽下反射,防止误咽。口唇闭合训练:用指尖、冰块扣打口唇周围,运动方向从外侧向中间移动。舌肌运动训练:嘱患者把舌伸出做不同方向主动运动。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屏气-发声运动: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大开,呼气发声。呼吸道的训练、呼吸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出,目的是提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咽。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两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1]。

    1.4.2.4进食训练。体位选择坐位或半坐位,颈部前屈,如不能取坐位,可采取健侧卧位。食物的形态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可先从果冻、蛋羹、豆腐脑、米糊等半固形食物开始,逐渐增加固体食物,最后到正常饮食,两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

    1.4.2.5针刺治疗。主穴:风府、哑门、风池、天柱、治呛1(风池穴下1.5寸)、廉泉、外金津玉液(廉泉旁开0.5寸)、治呛2(翳风下3寸后5分处)、舌中、人迎等。操作: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中间行针2次,每次行针1~2 min。廉泉、外金津玉液、舌中行针得气后,即刻出针,两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3]。

    1.5 评定方法

    采用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测试:让患者喝下两三口水,如无问题,以药杯盛30 ml温水递给坐着的患者,让其像平常一样喝下,观察患者饮水经过。Ⅰ级,一次喝完,无噎呛;Ⅱ级,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Ⅲ级,能一次喝完,但有噎呛;Ⅳ级,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Ⅴ级,常常噎呛,难以全部喝完。评定均为同一医师进行。

    1.6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评定Ⅰ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Ⅱ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Ⅲ级以上。

    1.7 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见表1、2。按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吞咽障碍程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四周后,治疗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疗法(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3 讨论

    吞咽是食物由口腔向胃输送的复杂的系列动作,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协调。正常吞咽运动分为3期:第一期为口腔期,主要由口轮匝肌、咬肌参与;第二期为咽喉期,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参与;第三期为食道期。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主要出现在第1~2期,表现为随意性运动障碍,吞咽开始动作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功能低下。笔者运用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进行治疗,通过电刺激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当患者在早期没有主动吞咽动作时,吞咽仪能进行被动刺激,让患者在电流的刺激作用下进行空吞咽动作,配合水或食物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提高摄食-吞咽的注意力,这是对患者非常有效的治疗,同时也是其他低频电疗设备所没有的功能,它不仅适用于脑卒中所引起的吞咽障碍,同时也可以治疗舌下神经、舌咽神经麻痹和由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但它不能完全刺激到口腔肌肉,所以同时加强口腔面部肌肉训练,增强进食的能力。通过体位的改变可使食团内压增加,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吞咽,防止食物进入气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