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1页 |
参见附件(1508KB,2页)。
[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唯有终身学习,才能培养完整的人才,只有具备信息素养,才能实现终身学习,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学习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教学,在以课程开发为主的情况下渗透开展学科教学中的信息素养教育,最终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独立的、有道德的终生学习者,成为紧迫的课题。本文就生物化学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化学;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b)-122-02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必备素质[1]。开展信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一个崭新的概念——信息素养成了全世界关注的话题。
医学发展突飞猛进,医学信息量激增。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医学信息的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医学数字图书馆等新的医学信息载体。医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又与人类的健康、性命息息相关。因此,当今信息时代对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为载体,在实践基础上,将信息素养与生物化学教学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探讨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
1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和功能,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方案,寻找切入点;浏览相关网站、主页、搜寻信息,捕捉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生物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建构意义的学习情境。学生依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方案,进入学习过程,并依据教师的导入问题,相对自主地决定学习方式(登录注册、进入网页或上网查询),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为了加深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生物化学知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有关生物化学知识网站、网址和自己的 E-mail 地址,使学生在课下能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对课程知识的加深,通过应用网站等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宽,并利用 E-mail等方式与教师、同学甚或其他网上学习者展开讨论;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加强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及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安全上网、文明上网。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课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课题小结-课题评价-课题延伸”6个环节。以2学时讲解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为例,包括,①创设情景:生活中常有新闻报道亲子鉴定,涉及基因的提取和鉴定,但首先考虑样本量。②提出课题:检测基因必须经过PCR技术在体外大量的扩增,才能检测到基因。③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同学上网搜索到PCR实验动画和PCR公司员工自编自唱的美妙的PCR之歌,这是同学的创新之处。④课题小结:同学以自制幻灯片形式上讲台报告, 开题前播放PCR之歌的视频来引题,让同学感受到了共享知识的乐趣,然后给老师、同学讲解PCR原理、步骤和应用。⑤课题评价:老师指出精彩、不足和错误之处,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并作评分。⑥课题延伸:PCR的相关技术——逆转录PCR ( RT-PCR ),实时定量PCR (real time PCR) 等最新进展的介绍。
生物化学教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化学教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2 讨论
信息素养教育是教育界在信息社会所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对信息技能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重建,是通过对信息技能(技术层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信息用户的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与信息意识(意识层面)的水平,即通过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教育方式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其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类终身学习和知识创新的能力。
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生学习。它使各行各业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寻求、利用和创造信息,以实现他们个人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教育方面的目标。这是数字世界的基本人权,并且推动了各个国家社会内含物的发展。终生学习使得个人、团体和国家达到他们的目标,并且为实现共享利益而利用进化的全球环境中的新兴机遇。从而帮助他们和他们的机构迎接科技、经济和社会的挑战,纠正劣势,推进全社会的福祉。
信息技能是科研创新的核心要求。科研创新是以获取相关方面的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为前提条件的。信息素养低下,科研创新难以突破。高等院校是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高等院校都力争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而科研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要求。科研创新,高等院校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李爱武.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构建研究[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0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