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1779973
我科改进新生儿交接班的做法与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5日 刘文艳 修丽娟 李春梅
第1页

    参见附件(646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交接班法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7 年10月住院新生儿共1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试验组105例。对照组为床头形式交接法;试验组采用床头开包交接法,比较两组患儿发生护理并发症的例数。结果:试验组臀红发生率降低(P<0.05),皮肤损伤及仪器导致的并发症显著减少(P<0.01)。结论:床头开包交接法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儿痛苦,有利于患儿康复。

    [关键词] 交接法;新生儿;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b)-137-01

    儿科是危重患者多、风险大的一个科室。新生儿护理时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护理缺陷及医疗纠纷的发生。自2005年10月以来,我科改变了床头形式交接班法,对新生儿采取床头开包交接法,取得良好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2005年10月~2006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床头形式交接法。2006年8月~2007年10月住院新生儿105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床头开包交接法。患儿平均年龄为0~8 d。两组患儿的年龄、营养状况、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床头形式交接法

    2.1.1 简单看患儿,不进行护理检查由于护士忙于处置,到患儿床前只是简单观察患儿一般状态如面色、呼吸等,向家长了解患儿的进乳,大、小便,睡眠等情况,省略了新生儿检查这一环节,导致臀红、皮肤破损等并发症发生。

    2.1.2 注意交接患儿的病情不进行使用物品和仪器的交接形式交接班,护士只交接患儿的病情及药物,对所使用的物品(如热水袋、热水瓶、保暖箱)等不做交接,由于家长使用不当或暖箱缺水等导致烫伤,发生体温不升和皮肤硬肿,并可使体内各主要脏器组织受损、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1]。

    2.2 床头开包交接

    2.2.1 新生儿基础护理交接每天晨、晚交接班时由护士长带领各责任护士,逐步对每个新生儿开包进行全身检查;从头到脚,尤其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指导家长做好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薄,易擦伤引起感染,特别是颈下、腋下、大腿根部和臀部需要每天清洁,防止感染。洗澡应先洗头面部、颈部,然后洗全身。洗澡后要用干毛巾擦干身体。每次大、小便后用清水清洁臀部;新生儿期间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纸尿裤、塑料布等,避免臀红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皮肤薄嫩,长期平卧、年龄偏小容易引起压疮[2-3],定时翻身是缓解局部受压的主要预防措施,翻身频率需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舒适需要决定[4], 一般间隔2 h或更短。

    2.2.2 禁止家长使用热水瓶等末梢循环差的患儿,建议使用保温箱。禁止家长使用热水袋及热水瓶,避免家长在忙乱中长时间不更换保暖位置而引起烫伤。如不使用保暖箱者可多包棉被。包裹要紧,不可过于松散。或者看护者用手捂住小儿双手或双脚,定时检测患儿体温情况,使体温保持在36~37℃,减少患儿耗氧量[5]。

    2.2.3 详细交接仪器如使用保温箱的患儿接班者接保温箱运行情况,水槽内水是否更换、温、湿度是否达到标准,当日的清洁、维护是否已做,可减少故障的发生,也避免了体温过低或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

    3 结果

    两组患儿发生护理并发症的例数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发生护理并发症例数比较(例)

    4 讨论

    床头开包交接法将评估、检查、指导环节贯穿于整个交接班过程中,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家长进行宣教与指导,促进护士与患儿家长间的有效沟通。亲情化护理可以使患儿享受到正常新生儿所得到的护理。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经常洗澡可使皮肤清洁,改善血液循环。开包交接通过对患儿的抚摩,使大量温和良性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上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促进患儿身心发育[6-7]。床头开包交接法通过严谨、细致的交接,取代了床头形式交接班,减少了臀红、体温过低、过高及仪器等故障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利于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韩玉昆.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5-226.

    [2]Neidig JR, Kleiber C, Oppliger RA.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ssure ulcers in the pediatric patient following open-heart surgery[J].Prog cardiovasc Nurs,1989,4(3):99-106.

    [3]Suddaby EC, Barnett S, Facteau L, 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4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