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不典型肝脓肿CT诊断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 CT表现,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pro 4排CT机扫描。结果:本组2例肝脓肿由于小病灶,平扫近等密度,未被发现,增强扫描后通过正常肝组织对比才发现稍低密度的小化脓灶。结论:对于不典型肝脓肿,如能密切结合病史、临床、化验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则可组合成该病的特征,绝大多数不典型病例可明确诊断。
[关键词] 肝脓肿;不典型;CT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c)-079-02
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但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同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有一定困难,常常误诊为肝癌等,为了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探讨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 CT表现,本文收集资料完整并经临床证实的12例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了12例不典型肝脓肿的CT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0~65岁,平均40岁;病程4~17 d,多数为7 d左右。主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畏寒、发热、腹痛,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9例,右上腹痛及肝区疼痛10例,轻度黄疸4例,肝功能异常7例。
1.2检查方法
GE lightspeedpro 4排CT机扫描,扫描前口服1.5%~2.0%泛影葡胺500 ml,先平扫结束后经静脉注入100 ml 60%浓度的欧乃派克(Ommipaque)做增强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cm。延迟扫描在增强后5~10 mm进行,再以5 min作病灶回扫,扫描范围自肝右叶顶部至肝下角,8例患者做了2次以上CT检查,全部病例均做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病灶部位形态及分布
病灶位于右前叶7例,右后叶4例,左叶1例;呈圆形或椭圆形不均匀低密度肿块(10例),少数为不规则形(2例);直径最小4.2 cm,最大10.2 cm,大多直径在5~8 cm。病灶以外肝内血管结构均无异常。
2.2 CT表现
2.2.1 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肿块,其密度低于肝组织而明显高于液体,CT值9~32 Hu,多数病例病灶密度不均匀,低密度区内散在斑片状更低密度区,病灶边界不清,邻近肝表面者可明显局部外凸。
2.2.2 增强扫描CT表现:①周围充血征(2例),主要见于增强后动态扫描的早期,相当于动脉期,表现为脓肿周围肝组织明显强化,强化范围局限于病灶周围肝组织,这种强化消退块。②“簇状征”(8例),多房性或蜂窝状改变的低密度区,增强后出现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出现多个较小的环状强化且相互靠近堆积成簇或类似蜂窝状强化。③“花瓣征”(3例),病灶不均匀强化,房状分隔出现较明显的强化,多个相邻分房组成花瓣状表现。④持续强化征(8例),肝脓肿内房隔样结构及脓肿延迟扫描呈持续性增强表现,后者持续时间较长。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3.1关于典型与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认识
国内外学者习惯上将具有中央均匀坏死区、边缘“双靶征”,病灶内有积气等CT表现的肝脓肿称为“典型肝脓肿”,无上述“典型”CT征象者则归为不典型肝脓肿。肝脓肿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肝脏占位性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性和阿米巴性肝脓肿两大类。细菌性肝脓肿较为多见,临床症状重,死亡率高。肝脓肿的形成大致可分为化脓性炎症期、脓肿形成初期和脓肿形成期。化脓性炎症期病理改变为肝组织的局部炎症、充血、水肿;脓肿形成初期肝组织开始坏死,部分液化;脓肿形成期脓腔坏死,液化彻底,脓肿壁形成。脓肿壁由纤维肉芽组织成炎症充血带形成,脓肿周围肝组织往往伴有充血水肿,病变不同阶段有不同的CT表现。本组不典型肝脓肿多为早期肝脓肿。
3.2 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
不典型肝脓肿以细菌性肝脓肿多见,反映了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成初期。本组12例,CT平扫表现肝内低密度肿块,其密度低于肝组织而明显高于液体,多数病例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CT平扫表现其中2例出现等密度,平扫无法显示,无特征性难以与肝癌等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增强扫描,本组12例,可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血供特点,具有前述的“周围充血征”、“簇状征”、“花瓣征”及“持续强化征”等4种CT征象,故笔者认为此4种征象应为此类“不典型”肝脓肿,即早期肝脓肿的共有的特征性CT表现,并认为此类肝脓肿之所以一直被归为“不典型”类,主要原因是其共同CT特征尚未被发现及认识所致。本组2例肝脓肿由于小病灶,平扫近等密度,未被发现,增强扫描后通过正常肝组织对比才发现稍低密度的小化脓灶。
, 百拇医药
3.3鉴别诊断
不典型肝脓肿早期或前期表现为肝内实质性占位,应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肝血管瘤鉴别:①肝癌均表现为低密度占位,动态增强CT可发现许多不同点,不会出现上述“周围充血征”、“簇状征”、“花瓣征”。肝癌强化一般消退较快,肿块中央无正常血管存在。大的肝癌常有中心坏死甚至液化,貌似肝脓肿,临床上也可有发热。鉴别点为肝癌坏死区一般位于病灶中央,形态不规则呈裂隙样,密度一般高于脓液,坏死区域的CT值一般亦高于脓液,而且脓液于增强前后的CT值无变化,脓肿病灶边缘明显较厚且高低不平,呈结节状,强化时间很短,病变与正常组织分界更加清楚。②转移性肝癌表现多种多样,鉴别要点为转移灶周围无水肿带,往往先有原发灶存在,无急性感染症状。③肝血管瘤增强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一般不致误诊为肝脓肿。本组12例“不典型肝脓肿”增强扫描前述4种特征,对于不典型病例,有时一项两项检查难以表现出该病的特征,如能密切结合病史、临床、化验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则可组合成该病的特征,绝大多数不典型病例可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王朝文,潘恒.肝脓肿诊断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4):965-966.
[2]冯国活,陈任政,陆伍好.26例不典型肝脓肿CT诊断与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1):36-37.
[3]朱力平,唐健,姜建威,等.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附20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3):232-234.
(收稿日期:2009-01-09), 百拇医药(陈东利)
[关键词] 肝脓肿;不典型;CT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c)-079-02
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但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同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有一定困难,常常误诊为肝癌等,为了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探讨早期不典型肝脓肿的 CT表现,本文收集资料完整并经临床证实的12例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了12例不典型肝脓肿的CT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0~65岁,平均40岁;病程4~17 d,多数为7 d左右。主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畏寒、发热、腹痛,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9例,右上腹痛及肝区疼痛10例,轻度黄疸4例,肝功能异常7例。
1.2检查方法
GE lightspeedpro 4排CT机扫描,扫描前口服1.5%~2.0%泛影葡胺500 ml,先平扫结束后经静脉注入100 ml 60%浓度的欧乃派克(Ommipaque)做增强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cm。延迟扫描在增强后5~10 mm进行,再以5 min作病灶回扫,扫描范围自肝右叶顶部至肝下角,8例患者做了2次以上CT检查,全部病例均做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病灶部位形态及分布
病灶位于右前叶7例,右后叶4例,左叶1例;呈圆形或椭圆形不均匀低密度肿块(10例),少数为不规则形(2例);直径最小4.2 cm,最大10.2 cm,大多直径在5~8 cm。病灶以外肝内血管结构均无异常。
2.2 CT表现
2.2.1 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肿块,其密度低于肝组织而明显高于液体,CT值9~32 Hu,多数病例病灶密度不均匀,低密度区内散在斑片状更低密度区,病灶边界不清,邻近肝表面者可明显局部外凸。
2.2.2 增强扫描CT表现:①周围充血征(2例),主要见于增强后动态扫描的早期,相当于动脉期,表现为脓肿周围肝组织明显强化,强化范围局限于病灶周围肝组织,这种强化消退块。②“簇状征”(8例),多房性或蜂窝状改变的低密度区,增强后出现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出现多个较小的环状强化且相互靠近堆积成簇或类似蜂窝状强化。③“花瓣征”(3例),病灶不均匀强化,房状分隔出现较明显的强化,多个相邻分房组成花瓣状表现。④持续强化征(8例),肝脓肿内房隔样结构及脓肿延迟扫描呈持续性增强表现,后者持续时间较长。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3.1关于典型与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认识
国内外学者习惯上将具有中央均匀坏死区、边缘“双靶征”,病灶内有积气等CT表现的肝脓肿称为“典型肝脓肿”,无上述“典型”CT征象者则归为不典型肝脓肿。肝脓肿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肝脏占位性疾病,主要包括细菌性和阿米巴性肝脓肿两大类。细菌性肝脓肿较为多见,临床症状重,死亡率高。肝脓肿的形成大致可分为化脓性炎症期、脓肿形成初期和脓肿形成期。化脓性炎症期病理改变为肝组织的局部炎症、充血、水肿;脓肿形成初期肝组织开始坏死,部分液化;脓肿形成期脓腔坏死,液化彻底,脓肿壁形成。脓肿壁由纤维肉芽组织成炎症充血带形成,脓肿周围肝组织往往伴有充血水肿,病变不同阶段有不同的CT表现。本组不典型肝脓肿多为早期肝脓肿。
3.2 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
不典型肝脓肿以细菌性肝脓肿多见,反映了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成初期。本组12例,CT平扫表现肝内低密度肿块,其密度低于肝组织而明显高于液体,多数病例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CT平扫表现其中2例出现等密度,平扫无法显示,无特征性难以与肝癌等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增强扫描,本组12例,可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血供特点,具有前述的“周围充血征”、“簇状征”、“花瓣征”及“持续强化征”等4种CT征象,故笔者认为此4种征象应为此类“不典型”肝脓肿,即早期肝脓肿的共有的特征性CT表现,并认为此类肝脓肿之所以一直被归为“不典型”类,主要原因是其共同CT特征尚未被发现及认识所致。本组2例肝脓肿由于小病灶,平扫近等密度,未被发现,增强扫描后通过正常肝组织对比才发现稍低密度的小化脓灶。
, 百拇医药
3.3鉴别诊断
不典型肝脓肿早期或前期表现为肝内实质性占位,应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肝血管瘤鉴别:①肝癌均表现为低密度占位,动态增强CT可发现许多不同点,不会出现上述“周围充血征”、“簇状征”、“花瓣征”。肝癌强化一般消退较快,肿块中央无正常血管存在。大的肝癌常有中心坏死甚至液化,貌似肝脓肿,临床上也可有发热。鉴别点为肝癌坏死区一般位于病灶中央,形态不规则呈裂隙样,密度一般高于脓液,坏死区域的CT值一般亦高于脓液,而且脓液于增强前后的CT值无变化,脓肿病灶边缘明显较厚且高低不平,呈结节状,强化时间很短,病变与正常组织分界更加清楚。②转移性肝癌表现多种多样,鉴别要点为转移灶周围无水肿带,往往先有原发灶存在,无急性感染症状。③肝血管瘤增强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一般不致误诊为肝脓肿。本组12例“不典型肝脓肿”增强扫描前述4种特征,对于不典型病例,有时一项两项检查难以表现出该病的特征,如能密切结合病史、临床、化验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则可组合成该病的特征,绝大多数不典型病例可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王朝文,潘恒.肝脓肿诊断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4):965-966.
[2]冯国活,陈任政,陆伍好.26例不典型肝脓肿CT诊断与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1):36-37.
[3]朱力平,唐健,姜建威,等.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附20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3):232-234.
(收稿日期:2009-01-09), 百拇医药(陈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