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1799973
太原市1299例牙齿楔状缺损病因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5日 王莎莎 任吉芳
第1页

    参见附件(1471KB,2页)。

     [摘要] 目的:通过对本市健康体检者楔状缺损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楔状缺损发生的状况及相关原因,为进一步防治楔状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年龄在23~79岁的1 299例体检者按年龄分组进行楔状缺损调查。结果:楔状缺损总患病率为34.95%,其中,23~39岁患病率为15.58%,40~49岁患病率为31.56%,50~59岁患病率为41.24%,60~69岁患病率为41.49%,70~79岁患病率为42.11% ,各年龄组患病率总体上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且横刷牙者,患病率高。患者左侧牙楔状缺损发病率与右侧相比有差别。结论:楔状缺损与年龄,刷牙方法有明显关系。[关键词] 楔状缺损;患病率;年龄;病因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a)-187-02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1]所致的缺损,由于这种缺损成楔形而得名。楔状缺损可以引起牙过敏、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病、牙冠折断[2],最终可能导致牙齿的拔除。这种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楔状缺损将是老年人的主要牙病。为研究调查楔状缺损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探讨楔状缺损发生原因及发病相关的因素。2008年3~11月对我院体检中心的23~79 岁的各年龄组的机关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口腔检查的同时对楔状缺损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年龄范围在23~79岁参加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共1 299例,其中,男823例,女476例,共分五大组,各年龄组及其人数如下:23~39岁组231例,40~49岁组263例,50~59岁组257例,60~69岁组282例,70~79岁组266例。

    1.2 方法

    在自然光线下,由一名口腔专业医师,经口腔健康调查训练后,采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进行视诊、问诊,探诊,记录年龄、性别、缺失牙。用牙科探针检查每一颗牙齿的唇颊舌面,记录有楔形缺损的牙齿(调查不包括第三磨牙),排除牙颈部龋,排除牙齿缺失8颗或8颗以上的患者。并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对每位被调查者按调查表填写相关的内容,对所得调查资料做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楔状缺损的发生率

    总受检人数1 299例,其中患楔状缺损的人数为454例,总患病率为34.95%。患者患楔状缺损总牙数1 404颗,受检人均楔状缺损数1.08颗,平均每位患楔状缺损数牙3.09颗。

    2.2 楔状缺损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楔状缺损男性患者为293例,其患病率为35.60%;女性患者为161例,其患病率为33.82%。二者无显著性差别(P>0.05)。楔状缺损患病率从一组到五组总体上是有区别的(P<0.01),通过患病率可以看出楔状缺损患病率从一组到五组总体趋势是逐渐上升的。随年龄增加,楔状缺损的严重程度的比例显著增加。年龄段在50岁以后楔状缺损发病率大于50岁之前的发病率(P<0.05)。见表1。

    表1 楔状缺损与年龄的关系

    2.3 楔状缺损好发部位

    楔状缺损好发于第一双尖牙,其次为第二双尖牙,尖牙。其患病率情况见表2。

    2.4 楔状缺损发病率情况

    2.4.1 上下颌牙齿楔状缺损的比较受检者上颌牙比下颌牙楔状缺损发病率大。其中左右上颌尖牙,第二前磨牙的楔状缺损发病率明显高下颌同名牙(P<0.05),上下颌切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没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4.2 左右牙齿楔状缺损的比较右侧上颌第一磨牙比左侧同名牙楔状缺损患病率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比左侧同名牙楔状缺损发病率明显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侧切牙比右侧同名牙楔状缺损发病率高(P<0.05)。其他同名牙间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见表2。

    2.5 其他

    本次调查中发现楔状缺损的发生程度、部位与年龄、刷牙方式及刷牙次数有明显关系。

    3讨论

    3.1 楔状缺损发病原因

    国内外学者对此病病因的研究已近半个多世纪,至今楔状缺损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有几个病因:①文献表明,时间是楔状缺损发生的必要条件,患病率与严重程度均随年龄而增长[3-4],本研究从表1可以看出楔状缺损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其中50~59岁组,60~69岁组与70~79岁组楔状缺损患病率明显高于23~39岁组,40~49岁组。②不正确的刷牙方法[5]与楔状缺损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问诊中发现横刷牙者患楔状缺损的几率大且缺损大。刷牙次数多、力度大是楔状缺损原因的重要方面。相对注意讲卫生的患者,尤其是一天刷两次以上的患者患楔状缺损的几率大。力度过大是指刷毛过硬,牙刷用的时间过长,刷毛老化,用力过重。③长期的咀嚼应力使牙体组织疲劳,于应力集中区出现釉质裂纹并扩展,最终导致牙釉质和牙本质断裂而形成楔状缺损[6]。④文献表明侧向合力使牙齿挠曲[7-8],导致应力集中于牙颈部;在长期的咀嚼力作用下,牙颈部硬组织发生疲劳破坏而形成楔状缺损[9]。⑤牙龈退缩是楔状缺损发生的必要条件,牙龈健康无退缩,楔状缺损就不会发生。⑥上牙颈部结构的薄弱,龈沟内酸的分泌,胃酸是导致楔状缺损的重要原因。此外楔状缺损与刷牙用水有很大关系,用凉水者易发病,建议尽量避免用凉水刷牙。

    3.2 楔状缺损发病率

    本组1 299名受检人中,楔状缺损发生率为34.95%,稍低于文献报道,其原因大概有二:①由于本组报道的病例中包括23~39岁组的年轻人,发病率为15.58%,明显小于其他组,所以会使总体患病率偏低。以往多数调查,多以中年及中年以上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楔状缺损发病率以中年及以上较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增高。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机关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比较注意口腔自我保健,其次近几年来口腔医师的大力宣传作用不可忽视。所有这些作用使楔状缺损发病率有所下降。

    3.3 本调查结果总结

    楔状缺损的发生有年龄提前的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23~3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已经很高,高达15.58%。所以牙科医师应该大力宣传、提醒年轻人注意刷牙方式等,以预防楔状缺损的发生。右侧上颌第一磨牙比左侧同名牙楔状缺损发病率大(P<0.05),右侧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比左侧同名牙楔状缺损发病率明显大(P<0.05)。左侧侧切牙比右侧同名牙楔状缺损发病率高(P<0.05),其他同名牙间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有材料记载,按中国人传统习惯,一般用右手刷牙,所以左侧牙齿被刷的频率与力度应大于右侧,所以左侧牙齿患病率应该该于右侧。但此次调查,有所不同,也许是偶然,也许有其发生的必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3.4 楔状缺损的调查提示和推荐防治方法

    改正刷牙方法,避免横刷牙[10]。选用软毛牙刷,注意牙刷定期3个月更换。选择含氟牙膏或脱敏牙膏。组织缺损较少,且无牙本质过敏症状者可以不予治疗;楔状缺损较深的有冷热酸痛的牙齿可以用充填术;有牙髓炎症状的牙齿要做根管治疗;缺损导致牙折者,可根据病情和条件,根管治疗后,做覆盖义齿或桩核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