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预后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649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预后因素。方法:对36例原发性呼吸暂停反复发作的早产儿分为两组,A组为呼吸暂停伴有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同时无心动过缓,19例;B组为呼吸暂停伴有SaO2下降,同时有心动过缓,17例。观察其预后,包括死亡率、头颅CT异常改变率、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死亡率、头颅CT异常改变率、后遗症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复呼吸暂停的预后差,需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关键词] 早产儿;呼吸暂停;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c)-030-01
早产儿呼吸暂停是儿科常见症状,其起病急,可反复发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的为痉挛性脑性瘫痪和(或)耳聋。反复发作损害会更明显。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降低死亡率与后遗症的发生率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2006年7月,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早产儿,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胎龄<28周15例,28~31周33例,32~37周40例;体重<1 000 g 10例,1 000~1 500 g 48例,1 501~2 000 g 15例,>2 000 g 15例;原发疾病:均为原发性呼吸暂停,通过血生化、头颅CT、胸部X线检测等方法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暂停。分为A、B两组,A组为呼吸暂停伴有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同时无心动过缓,19例;B组为呼吸暂停伴有SaO2下降,同时有心动过缓,17例,两组间性别、胎龄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呼吸暂停的标准采用《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的标准[1]。
1.2 仪器
有北京精博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心电监护议,同时检测心电和SaO2。
1.3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的死亡率,头颅CT明显改变的,后遗症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死亡率与后遗症率比较[n(%)]
3 讨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可影响组织的氧合状态,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常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及各脏器功能损害,病死率高,尤其是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呼吸暂停可直接影响组织的氧合状态,反复呼吸暂停可导致脑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直接关系到早产儿以后的生存质量。呼吸暂停在早产儿的发病率为20%~30%,极低体重儿可达50%。因此,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呼吸暂停中,伴有与不伴心率减慢同预后密切相关,从本组资料来看,有心动过缓的其死亡率和后遗症率均高于无心动过缓组,因此单纯靠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来判定病情是不全面的,Perlma等[3]发现:如果早产儿伴轻至中度心率减慢(80~120次/min)时,脑血流在舒张期减慢;伴重度心率减慢(<80次/min),脑血流速度在舒张期降至基线,收缩期也明显减慢,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这一血流的改变,有可能引起脑损害。通过本组的研究也发现,对于SaO2下降,同时具有心率明显改变的,其死亡率、头颅CT明显改变的、后遗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心率没有改变的,也支持以上观点。
在呼吸暂停发生后,我们立即将患儿头部放在中线位置,颈部姿势自然,保持呼吸道通畅。先进行吸痰,然后给与物理刺激呼吸,如:托背、弹足底等,同时应用药物,以呼吸中枢兴奋剂为主,氨茶碱疗效确切,一定剂量范围内较安全。低氧时血浆内啡呔增高,抑制呼吸,可用纳洛酮[4]。而非单纯依靠增加氧浓度来改善,因氧对于早产儿的视网膜有损害,减少氧浓度有一定预防作用[5]。但对于有心率减慢的,处理积极,多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NCPAP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疗效确切[6]。
因此,对于早产儿应密切观察病情,呼吸暂停时,及时给予触觉刺激,必要时进行复苏[7-9],尤其伴有心率减慢,如发现不及时,轻者有脑损害,重者导致婴儿猝死。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9-433.
[2]王鲤珍,汪勇芬,许晴虹.新生儿呼吸暂停与缺氧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2(4):275-276.
[3]Perlman JM,Volpe JJ. Episodes of apnea and bradycardia in the preterm newborn: impact on cerebral circulation[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4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