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防治迫在眉睫(1)
第1页 |
参见附件(1486KB,2页)。
据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5万,尤其多发于大中城市。在上海,大肠癌已跃居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除遗传因素外,大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也密切相关,如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热衷于抽烟、饮酒,以及体重超重等,都直接导致大肠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对于我国来说,大肠癌的防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大肠癌防治工作需要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医院应积极开展大肠癌预防的健康筛查。”近日,北京军区总医院肠病中心主任李世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国外的启示,国内的实践
李世荣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发现。内镜检查患者中大肠癌病例明显增多——是大肠癌发病率升高了,还是因就诊人群成分变化而出现的“假象”?李世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世界各地大肠癌的发病规律,终于发现了一个显著特点: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如北美、西欧、北欧、澳大利亚,大肠癌均处于很高的发病率(≥50/10万);且在一些工业化程度上升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香港,大肠癌的发病率均出现了快速上升趋势(40/10万~50/10万);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非洲和中、南美洲大多数国家的大肠癌发病率仅在10/10万以下。李世荣教授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将会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然而,由于迄今未能发现明确的大肠癌致病原因,故还很难提出有效的大肠癌病因学预防措施。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大肠癌有较长的癌前阶段,应用粪便隐血试验就可以早期检出这些腺瘤和癌。为此,李世荣教授从1986年开始研发了“免疫粪隐血试剂盒”,并联合其创立的“序贯粪隐血初筛方案”,开展了大面积的大肠癌普查工作。仅仅在四年多时间里,便从10多万名社区免费普查人群中,检出了10例早期大肠癌和700多例大肠癌癌前疾病患者,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从1994年至1995年,李世荣教授又先后组织了几十家医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