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续)
第1页 |
参见附件。
(接上期)
16 二芳基三嗪类
二芳基三嗪化合物(Diaryltriazine,DATA,31)是在提高ITU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时发现的第一个DATA类化合物[35]。随后经过自由能量子计算分析之后得到HIV-1 RT抑制剂的结构模型Het-NH-Ph-U[36],其中HET代表杂环,U代表不饱和的疏水性基团。以32为基本结构,人们合成大量的只含一个芳基的新型三嗪类衍生物,活性研究发现都有较好的抗HIV活性。DATA类已成为一大类潜在的活性极好的抗野生型和单突变型病毒株的HIV-1抑制剂,但该类化合物对双突变的病毒株(如L100I+K103N)的抑制能力却较低。
17 芳基嘧啶类(Diarylpyrimidine,DAPY)[36-38]
该类化合物的代表有TMC125(Dapivirine,Etravirine,R165335,33)、TMC-120(34)等,其中TMC125对单突变以及包括L100I+K103N在内的双突变的病毒株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且副作用小。
18三环苯并噻吩类(硫茚类)
从具有抗HIV-1 活性的NCI化合物储库中筛选出的化合物NSC-380292(35)是一个具有新的结构类型的潜在HIV-1 RT抑制剂[39],IC50=1.24 μmol/L,治疗指数为800。该化合物有2个手性中心(2a,7b),但只有2个异构体存在(R,R)和(S,S)。拆分后进行活性测定,(R,R)异构体活性较好(其IC50为0.8 μmol/L)。以NSC-380292为先导物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并对其光学纯的异构体进行了活性测定,发现其衍生物也均是(R,R)构型的活性优于(S,S)构型,且2-甲氧甲酰基取代对保持较高的活性有利。在所合成并进行了研究的一系列化合物中,化合物36活性最好,其(R,R)构型的IC50为0.5 μmol/L。
19 1,2,4-三唑类
该类中的第一个化合物37是通过利用以细胞为基础的HIV复制化验法而发现的[40],具有微摩尔级的抑制活性。随后,对55结构中在N-4位的取代苯环和侧链上取代氨基的苯环进行改造,得到了一些对野生型病毒株以及发生Y181C、K103N、L100I变异的耐药性病毒株有较好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8具有较好的活性[41],其对野生型EC50为0.000 1 μmol/L;对Y181C-K103N双变异EC50为0.06 μmol/L,进一步对该类化合物进行改造,将三唑环上N-4位取代的苯环换成萘环或喹啉环,将其侧链上苯胺的苯环进行修饰,发现萘环取代比喹啉环取代活性好。许多改进的三唑类化合物正在临床评价之中。
20 四唑类
人们通过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发现了与上述三唑类相似的四唑类化合物(Thiotetrazolyl acetanilides),具有抑制K103N/Y181C双变异株逆转录酶的活性。化合物39是该类化合物中最早被发现的,在抗K103N/Y181C双变异株的同时,还有抗野生型病毒株的作用,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改造筛选出的化合物40活性较好,其IC50(变异型K103N/Y181C)=28 nmol/L;EC50(变异型K103N/Y181C)=28 nmol/L;EC50(野生型)=28 nmol/L;且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半衰期为90 min。该类化合物是极有潜力的抗变异株的抑制剂。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在该类化合物苯胺基的对位引入炔基有利于改善理化性质并提高活性[42]。
39 40
21天然产物
人们不仅借助人工合成发现新药,往往还从大自然中有所收获,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活性成分和直接应用天然药物以及中药配方治疗AIDS的研究正方兴未艾。目前从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和动物来源的天然药物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化合物对抑制HIV表现出良好势头。下文将综述该类天然产物。
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从马来西亚热带雨林植物Calophyllum lanigerum中分离而得的新型四环香豆素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Calanolide A(41)抗HIV-1活性最好[43],不仅对AZT耐药病毒株有抑制作用,对奈维雷平和TIBO类耐药病毒株也有抑制活性,现正在临床试验中。41和(-)Calanolide B(Costatolide,42)都具有抗HIV-1 RT活性,而其对映异构体(-)Calanolide A和(+)Calanolide B却无任何活性。活性好的还有以天然香豆素为先导化合物而合成的新型双吡喃香豆素Calanolid(43)和Inophyllum(44)两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44]。这类化合物不仅结构新颖,且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HIV-1 RT活性,它们不仅对抗艾滋病药物AZT耐药的病毒细胞株有抑制作用,对其他非核苷类HIV-1 RT抑制剂,如TIBO、Nevirapine及吡啶酮等产生耐药性的病毒株也有抑制作用。
从1990木脂素被首次报道具有抗HIV活性以来,确认和制备更有效、更安全的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抗HIV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如芳基丁烷及芳基丁烯类木脂素,芳基丁内脂类木脂素等木脂素衍生物均得到研究,其中木脂素Anolignan A(45)与B(46)是具有抗HIV活性芳基丁烯类木脂素的代表[45],1994年它们从植物Anogeissus acuminata 中被首次分离出来,是较强的HIV-1 RT抑制剂,且这两个木脂素具有协同作用。
金丝桃素(Hypericin,47)是由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zo-ratum)或三棱三叶金丝桃(H. triquetrifolium Turra)等金丝桃属植物的鲜花中提取的具有两分子大黄素结构的天然产物[46],体内外活性试验表明其具有抗HIV-1活性,与AZT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黄芩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黄芩苷(Baicalin,48)[47]及黄芩苷元(Baicalien,49)[48]在细胞培养中抑制HIV-1 RT和细胞病变(CPE),抑制病毒荧光抗原(FA),并可抑制HIV在H9细胞中复制。一般来讲,HIV-1感染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是该病毒在体内生存和复制的宿主细胞,各种细胞上的蛋白受体都具有特异的糖基识别性,糖与苷元相连成苷,不仅有可能提高生物靶分子和HIV的亲和力,而且有利于改变溶解性及其在体内的转运。
许多硫酸酯化多糖如香菇多糖、地衣多糖、右旋多糖、裂褶菌多糖、木聚糖、海藻多糖、Curdlan等的硫酸酯都有明显抑制HIV-1的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HIV-1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HIV-1 RT活性。从禾本科植物蓍竹(Indocalamus tesselatus)叶中提纯多糖,进行硫酸酯化所得硫酸酯化蓍叶多糖,研究证实它对HIV-1引起的MT-4细胞变性作用比蓍叶多糖本身具有更高的抑制活性,最低有效浓度(MEC)为5~10 μg/ml,EC50=2.5 mg/ml[49]。
开络内酯类化合物(Khellactone)对HIV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有Suksdofin(50)和DKC(51),对HIV-1RT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