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部不稳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与颈部不稳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数目有相关性(r=0.469)。结论: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部不稳定斑块之间具有相关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急性脑梗死;颈部不稳定斑块
[中图分类号] R74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c)-046-02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国内外最受关注的疾病之一[1]。近年来,炎症反应与脑梗死的关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病原体感染和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关[2]。本研究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颈部血管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21~78岁,平均(35.43±18.78)岁。经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确立诊断,首发脑梗死48 h以内,并排除脑出血。另选取我院同一时期的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19~80岁,平均(34.26±12.3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液及颈部超声检查。①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空腹新鲜静脉血取血清,采用试剂盒及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定期分批检测,并根据乳胶比浊法测定含量。②血清中D-二聚体(D-D)水平:空腹新鲜静脉血取血清,采用试剂盒及自动酶标仪检测含量。③颈动脉彩超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进行检查,从而确定斑块是否形成。
1.3 评价指标
斑块定义:正常血管内膜厚度<1.0 mm,1.1~1.2 mm时为动脉内膜增厚,血管内膜厚度>1.2 mm时为局部斑块形成。对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D-D水平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D水平的比较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D水平比较(x±s)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2.2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D-D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的相关性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D-D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的平均数水平比较见表2。从表2可知,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的相关系数r值为0.4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D-D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无相关性,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D-D水平亦无相关性。
表2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D水平
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x±s)
3 讨论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体内CRP水平升高可间接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炎性细胞因子激活、血管病变和血栓形成,是机体的自身调节反应[3-4]。现有大量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形成除了是脂肪堆积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CRP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D-D则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中最小的片断,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升高可反映体内微血栓形成、全身或局部血管内凝血和纤溶亢进。血浆中D-D的检测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5-6]。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理论逐渐成为脑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是炎症过程的重要标志物。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部不稳定斑块的存在及其性质存在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应柱,邵国富,吴冠会,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1):15-17.
[2]陈兵,孟祥红.测定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5):415-416.
[3]徐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8,14(1):39-41.
[4]王爱民,周颖,肖波,等.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2):153-154.
[5]Napoli DM, Papa F, Bocola V. C-reactive protein in ischemic stroke: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J]. Stroke,2001,32(4):917-924.
[6]Van-Der-Meer IM, De-Maat MP, Hak AE,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predicts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measured at various sites in the arterial tree: the Rotterdam study [J]. Stroke,2002,33(12):2750-2755.
(收稿日期:2009-11-2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