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3969
平阳霉素点刺法治疗扁平疣138例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25日 赵纪敏,杨雪松,于立红,张桂荣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局部点刺法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138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平阳霉素局部点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左旋咪唑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皮损的消退情况和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口服左旋咪唑法相比,平阳霉素局部点刺法治疗扁平疣,是一种操作简便、起效快、有效率高、副作用少的方法。

    [关键词] 扁平疣;平阳霉素;左旋咪唑

    [中图分类号]R75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c)-061-01

    扁平疣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皮肤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多采用冷冻、激光等疗法,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损伤。我科采用平阳霉素局部点刺法治疗扁平疣138例,疗效显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8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共72例,男14例,女58例;年龄15~50岁,平均32.5岁;皮疹分布于手背部、面部及颈部;病程4个月~3年,平均20个月。对照组共66例,男15例,女51例;年龄18~55岁,平均34.0岁;皮疹分布于手背部、面部;病程2~28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注射用平阳霉素8 mg(天津太河制药公司生产),2%利多卡因5 ml混合备用。先用无菌针头在疣体上多点状轻轻划破,再将备好的平阳霉素混合液涂于其上。

    1.2.2 对照组口服左旋咪唑,每日3次,每次50 mg,连服3 d后停11 d,再继续服药,疗程4周。两组均每2周随访1次,8周后改为4周随访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皮疹全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显效:皮疹消褪70%以上;无效:皮疹消褪不足30%或治疗后皮疹无变化。有效例数=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 检验,经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7.31,P<0.01)。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起效时间

    治疗组处置完第2天出现结痂,结痂脱落最快3 d,最慢10 d,平均6.5 d。结痂脱落后,皮疹消失。对照组最快7 d,最慢21 d,平均17 d,无皮疹脱皮表现,但有消褪前出现皮疹增多、皮疹发红发痒的情况。

    3 讨论

    扁平疣是HPV所引起,主要侵犯青少年,又称青年扁平疣,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病程慢性,有时突然自行消失,但亦可持续多年不愈[1],为患者带来一定心理负担。已知HPV是一种DNA病毒,宿主细胞是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并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2]。既往采用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损伤,尤其是患者皮损较多、较大时,创面多、痛苦大。平阳霉素是一种新型抗癌抗生素,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血管瘤内注射[3],其分子结构与国外的博莱霉素(bleomycin,BLM) A5相同。药物的体内分布,多位于皮肤和肺脏,且在该处不易灭活。有报道发现该药在病理皮肤组织中分布较正常皮肤为多[4]。平阳霉素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干扰细胞的正常生长代谢,在二价铁等一些金属离子存在下,可抑制细胞内的DNA合成,引起DNA单链或双链的断裂、降解[5-6], 促进细胞变性坏死。同时,高浓度的平阳霉素也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凝固、坏死,从而加快疣体脱落,达到治疗目的。平阳霉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外用治疗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无明显影响,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发现,与口服左旋咪唑法相比,使用平阳霉素局部点刺法治疗扁平疣,起效时间短,有效率高,外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科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2.

    [2]倪容之.现代皮肤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03.

    [3]齐跃东.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眼部血管瘤[J].眼科新进展,2006,26(5):327.

    [4]薛春生.新药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03.

    [5]Steighner RJ, Povirk LF. Bleomycin-induced DNA lesions at mu-talional hot spots : Implications for the mechanism of double-strand cleavage[J].Proc Natl Sci USA,1990,87:8350.

    [6]张丽.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80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9,49(18):59.

    (收稿日期:2009-10-26)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