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康复护理
第1页 |
参见附件(1453KB,2页)。
[摘要] 目的:总结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经验。方法:对28例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排尿功能康复护理。结果:28例患者中有24例恢复排尿反射,能够自主排尿,有1例恢复反射性膀胱。结论:采取适当、有效的康复方法可以帮助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
[关键词] 脊髓损伤;排尿;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90-02
脊髓损伤在脊柱骨折脱位中的发生率约占17%[1],而出现脊髓损伤后患者死亡率很高,晚期的死亡原因以排尿障碍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为主[2]。因此临床上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康复护理,目的是使其尽早地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尽量不施行或少施行导尿,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免除随身携带尿袋,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7.08岁。其中,不全性截瘫26例,全瘫患者2例。
1.2护理
1.2.1 留置尿管
在脊髓损伤发生后2~10周内为脊髓休克期,由于逼尿肌无收缩,膀胱呈无张力状态,不能排尿,出现完全性尿潴留[2],此时笔者采用留置尿管导尿的方法帮助患者排尿。留置尿管于次日开始定时夹闭,输液者每2小时放尿1次,不输液者每4小时放尿1次。放尿前询问患者有无尿胀感,逐步引导患者恢复对膀胱充盈的感觉。留置导尿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是尿路感染,预防感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无菌操作。②选择软硬粗细适中的尿管,笔者应用的是经过硅处理的双腔气囊乳胶导尿管。插入尿管时须用足量的石蜡油润滑管道,以免损伤尿道造成尿道黏膜水肿。③尿袋外口不要接触地面且尿袋位置永远低于膀胱,翻身时要夹闭尿管,避免尿液反流,不要经常倒空尿袋中的尿液,以免增加污染可能[3]。④鼓励患者多饮水,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一般饮水量应在2 000~3 000 ml/d[4],以便增加尿量,起到冲洗膀胱的作用。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4]。⑤定期清洁尿道口﹑会阴和外生殖器,每日1次,使之干燥无分泌物。⑥一般情况下不主张用药物冲洗膀胱。⑦持续留置尿管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若病情需要,应每个月更换1次导尿管。
1.2.2 加压排尿配合间歇性导尿
一般在脊髓损伤2~10周后患者进入脊髓损伤恢复期,此期出现早晚因人而异,此时患者主要表现有少量自然排尿,但因逼尿肌收缩力尚不强,或某种程度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尿道阻力较大,故残余尿较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5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