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825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及无效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中药治疗组患儿治愈率为85.3%,无效率为5.9%;对照组治愈率为52.7%,无效率为26.3%。结论: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药;病毒性心肌炎;辨证施治
[中图分类号] R725.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095-01
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应用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8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6例,其中,男74例,女32例;年龄11~17岁,平均13.8岁;病程3 d~4个月,发病前1周左右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有过度运动等诱因。将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中药治疗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13.5岁;对照组38例,男32例,女6例,平均年龄14.3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症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有均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活动后加重),烦躁、头昏、乏力、多梦,较重患儿可有面色发青、气急、水肿、脉结代,患儿听诊可有心律失常,部分患儿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肌酶检查指标均高于正常,患儿心电图检查均出现ST-T改变,并出现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吸氧、卧床休息、肌注转移因子,肌苷、维生素C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加其他药物。
中药治疗组除以上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治疗。本组选用中药组成为:薤白,瓜蒌,桂枝,党参,当归,黄芪,川芎,柏子仁,酸枣仁,丹参,五味子,炙甘草。根据患儿证型加减,心血不足型:心悸、乏力、头昏、脉细弱、舌质淡红,加用茯神、龙眼肉、大枣、木香;心神不宁型:心悸、易惊、脉结代、苔薄白,加用龙齿、朱砂、茯苓、远志;心阳不足型:心中空虚、形寒肢冷、脉虚弱、舌淡白,加用牡蛎、龙骨、人参、附子;阴虚火旺型:心悸不宁、手足心热、少寐心烦、脉红数、舌质红,加用生地、朱砂、黄连、元参;瘀血阻滞型:心悸、唇甲青紫、心痛时作、脉涩、舌紫或有瘀斑,加用红花、桃仁、香附、赤芍诸药;饮邪上犯型:胸腔痞满、心悸、恶心、眩晕、脉弦滑、苔白滑,加用白术、云苓、生姜、半夏。14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方法
①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心电图检查、心肌酶等指标等均恢复正常判定为治愈。②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检查、心肌酶等指标明显好转判定为显效。③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心电图检查、心肌酶等指标有所好转判定为有效。④症状及体征无好转,实验室检查无好转判定为无效。治愈+显效+有效=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中药治疗组患儿治愈率为85.3%,无效率为5.9%;对照组治愈率为52.7%,无效率为26.3%。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效率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中医中病毒性心肌炎属心悸怔忡,其治疗相对困难[1]。本病以由阴阳气血不足为病理基础,感受外邪后而致内含于心[2],患儿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其诱因多为过度运动、过度劳累[3]。精神因素亦可成为其诱发因素。患儿在治疗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加重心肌负担。中药重在治本,活血化瘀、益气通阳,其中薤白、瓜蒌、桂枝可宽胸、温通心阳,理气散结[4];党参、黄芪、甘草可安心定志、补心益气;川芎、当归、丹参可活血祛瘀、补血行气;五味子具有生津、收摄心气之功;柏子仁、五味子、酸枣仁可补血、养心神[5]。西药转移因子调节机体免疫,肌苷可促进心肌恢复,维生素C可抑制病毒繁殖,并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病毒性心肌炎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6]。
[参考文献]
[1]孙琦.自拟益心汤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2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