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870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教学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级83名临床实习生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查房,实验组采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对两组学生教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整体对教学内容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灵活应用。
[关键词] 病案导学式教学;消化内科;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 G42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52-01
为解决消化内科教学带教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在常规的临床教学中,用临床实际案例达到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充分认识临床疾病的诊治经过而达到教学目的。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83名,其中,男生45名,平均年龄(22.14±0.32)岁;女生38名,平均年龄(21.54±0.22)岁。将实习生随机分成实验组(n=42)与对照组(n=41)。
1.2 方法
实习内容按大纲要求,以消化内科常见病种为主,教材为全国统编《内科学》第7版及《诊断学》第7版。在消化内科实习时间为3周,每周教学查房2次,每次60 min。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查房,即由带教教师带学生看患者,再由教师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意见,间或向学生提问。
1.2.2 实验组采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病案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教材中规定的能力培养的延伸和拓展[1]。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查房的基础上,从医院及相关书籍中选择典型病例。病案难易程度适中,并能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消化系统疾病选编了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肝炎后肝硬化等病案[2],按教学目标要求制订问题,结合教学大纲提炼出来,在材料的后面要列出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这些问题是教师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并根据案例收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可结合基础知识,但不能超越教学范围,问题形式多样,应注意问题的生动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可采取推荐代表发言和学生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根据发言情况及时引导,围绕案例进行分析,引导讨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教师精讲评价是本教学法的重点。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和讲评。除归纳学生的观点、点评学生课堂发言的质量外,还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案例所展示的理论和基本原则上,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用t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试题题型有单选、多选、概念、简答和简述题,内容涉及面广,覆盖率大,考试纪律严格。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x±s)
表1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病案导学式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整体对教学内容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灵活应用。
3 讨论
传统讲授法侧重于传授知识,案例教学法则侧重于开发智能;传统讲授法中教师是主体、是核心,而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是主角。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和角色,给学生创造思考问题的条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有效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它不仅是一种开放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它的教学程序包括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置疑-评价精讲5个环节,该教学法一改过去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此法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病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像医护人员一样作出反应,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培养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3-5]。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实践性,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随着不断的研究、实践、反思、升华,病案导学式教学法一定会趋于完善,为培养实用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金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7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