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教育与安全防护
[摘要] 为了加强临床检验人员职业危害教育和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保护检验人员的健康。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医院临床检验人员职业危害的有关资料,结果表明检验人员因工作被感染的比例占所有医务人员的第二位,应加强对检验人员职业危害教育和做好自我安全防护。
[关键词] 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3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b)-115-02
检验科承担着全院的血液、体液、分泌排泄物等的检测工作,环境污染的几率高,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对象。检验人员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如果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将使职业暴露成为可能。保护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已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1 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与安全防护
, 百拇医药
1.1 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
目前已确定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有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AIDS)等20多种。被污染的利器刺伤是检验人员感染HBV、HCV、AIDS等血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二位[1]。
1.1.1 HBV我国是HBV高发地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表面抗原[2]。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3],检验人员感染几率较高。
1.1.2 HCV检验人员在工作中被HCV感染的几率较高,抗-HCV阳性率4.9%,而且有76.7%的HCV感染者为经常接触患者血液标本的检验人员[4]。
1.1.3 AIDS针头刺伤或锐器划伤是检验人员最常见的HIV/AIDS职业暴露[5]。检验人员为艾滋病患者采集血液时不慎刺伤手指或被污染的玻璃制品划伤皮肤、手指或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污染都增加HIV职业暴露的机会。
, 百拇医药
1.2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安全防护措施
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检验人员的主要职业危害。有学者报道,皮肤损伤是检验人员职业感染HBV、HCV、HIV等疾病的主要途径[6]。在对国内临床28名医护人员发生意外损伤的种类构成的调查中发现,针刺损伤占首位,占调查人数的71.6%,与国外调查结果一致。综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资料表明,检验人员因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感染HBV的危险性为2%~40%,感染HCV为3%~10%,感染HIV为0.2%~0.5%[3]。血源性HBV、HCV、HIV感染在检验人员中占绝大多数。
1.2.1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无论患者是否已被诊断有传染性疾病,都应视为传染患者,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有传染性。所有标本、试剂、使用中能造成伤害的所有锐器、接触过标本的仪器设备,都应视为传染源,在检验时或是在维护时都要按照消毒隔离制度的要求来清洗和消毒,避免对人员造成感染。
, http://www.100md.com
1.2.2 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之一检验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认真操作。在高危区域,如ICU、隔离间以及行侵入性操作前,应戴上手套,操作后要用肥皂彻底洗手。
1.2.3 要正确处理意外伤口如有被刺伤或损伤,应尽量把血液从伤口挤出,用碘伏、酒精擦拭消毒伤口并妥善包好,同时上报院感染科进行登记并请有关专家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评估并制订诊疗方案。
1.2.4 严格物品分类,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开检验人员接触污物时,必须戴手套、戴口罩,减少皮肤黏膜接触机会,严格消毒隔离程序,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
1.2.5 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对于常见血源性传播疾病应了解其危害因素、传播方式与途径,提高防护意识,如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常用的消毒剂都可以将其灭活。
2 危害因素与安全防护
, http://www.100md.com
2.1 化学试剂的危害与防护
化学试剂包括盐酸、硝酸、硫化氢、氨等酸、碱气体,苯、甲醛、氰化钾及化学消毒剂等物质可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眼、皮肤等器官有刺激作用,反复大量接触可对人体的肝、肾、造血系统造成损害[7]。在接触此类化学物质时,检验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如穿防护服,戴口罩,带防护眼罩,带工作帽,带橡胶手套等,还应加强工作环境的通风换气。
2.2 医学微生物的危害与安全防护
具有传染性的医学微生物,都可能对检验人员造成传染,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护。
2.3 紫外线的危害与安全防护
紫外线是一种有效的消毒方法,使用不当可造成实验室人员辐射损伤,应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身上,以防引起结膜炎及皮肤灼伤。
, 百拇医药
2.4 其他因素的危害与防护
离心、加样、全自动生化仪工作等过程可能产生气溶胶,造成实验环境的污染,是比较大的潜在危害,应在离心机完全停止后才能揭开保护盖。不应在实验室吃东西,吸烟等;不用未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工作人员不应留长甲。
3 小结
由于检验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工作中职业暴露是不可避免的,加强对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杜绝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对检验人员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自觉、主动地执行防护措施,规范操作,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杜绝或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以预防为主,定期体检,并进行预防接种,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检验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玉翠,夏伟,黄海燕,等.针刺伤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289.
, http://www.100md.com
[2]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3]唐晓敏,李新军,罗培林,等.北京地区部分医务人员HCV感染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7,15(4):297.
[4]段莹.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防范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3,3(5):23.
[5]李秀兰,陈征,丁丽英,等.对北京护理人员HIV/AIDS的知识、态度调查和HIV/AIDS医源性暴露风险评估[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73.
[6]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51.
[7]王世俊.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36.
(收稿日期:2010-05-24), http://www.100md.com(潘 莉,任传忠,王域平)
[关键词] 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3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b)-115-02
检验科承担着全院的血液、体液、分泌排泄物等的检测工作,环境污染的几率高,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对象。检验人员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如果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将使职业暴露成为可能。保护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已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1 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与安全防护
, 百拇医药
1.1 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
目前已确定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有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AIDS)等20多种。被污染的利器刺伤是检验人员感染HBV、HCV、AIDS等血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二位[1]。
1.1.1 HBV我国是HBV高发地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表面抗原[2]。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3],检验人员感染几率较高。
1.1.2 HCV检验人员在工作中被HCV感染的几率较高,抗-HCV阳性率4.9%,而且有76.7%的HCV感染者为经常接触患者血液标本的检验人员[4]。
1.1.3 AIDS针头刺伤或锐器划伤是检验人员最常见的HIV/AIDS职业暴露[5]。检验人员为艾滋病患者采集血液时不慎刺伤手指或被污染的玻璃制品划伤皮肤、手指或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污染都增加HIV职业暴露的机会。
, 百拇医药
1.2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安全防护措施
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检验人员的主要职业危害。有学者报道,皮肤损伤是检验人员职业感染HBV、HCV、HIV等疾病的主要途径[6]。在对国内临床28名医护人员发生意外损伤的种类构成的调查中发现,针刺损伤占首位,占调查人数的71.6%,与国外调查结果一致。综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资料表明,检验人员因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感染HBV的危险性为2%~40%,感染HCV为3%~10%,感染HIV为0.2%~0.5%[3]。血源性HBV、HCV、HIV感染在检验人员中占绝大多数。
1.2.1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无论患者是否已被诊断有传染性疾病,都应视为传染患者,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有传染性。所有标本、试剂、使用中能造成伤害的所有锐器、接触过标本的仪器设备,都应视为传染源,在检验时或是在维护时都要按照消毒隔离制度的要求来清洗和消毒,避免对人员造成感染。
, http://www.100md.com
1.2.2 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之一检验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认真操作。在高危区域,如ICU、隔离间以及行侵入性操作前,应戴上手套,操作后要用肥皂彻底洗手。
1.2.3 要正确处理意外伤口如有被刺伤或损伤,应尽量把血液从伤口挤出,用碘伏、酒精擦拭消毒伤口并妥善包好,同时上报院感染科进行登记并请有关专家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评估并制订诊疗方案。
1.2.4 严格物品分类,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开检验人员接触污物时,必须戴手套、戴口罩,减少皮肤黏膜接触机会,严格消毒隔离程序,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
1.2.5 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对于常见血源性传播疾病应了解其危害因素、传播方式与途径,提高防护意识,如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常用的消毒剂都可以将其灭活。
2 危害因素与安全防护
, http://www.100md.com
2.1 化学试剂的危害与防护
化学试剂包括盐酸、硝酸、硫化氢、氨等酸、碱气体,苯、甲醛、氰化钾及化学消毒剂等物质可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眼、皮肤等器官有刺激作用,反复大量接触可对人体的肝、肾、造血系统造成损害[7]。在接触此类化学物质时,检验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如穿防护服,戴口罩,带防护眼罩,带工作帽,带橡胶手套等,还应加强工作环境的通风换气。
2.2 医学微生物的危害与安全防护
具有传染性的医学微生物,都可能对检验人员造成传染,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护。
2.3 紫外线的危害与安全防护
紫外线是一种有效的消毒方法,使用不当可造成实验室人员辐射损伤,应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身上,以防引起结膜炎及皮肤灼伤。
, 百拇医药
2.4 其他因素的危害与防护
离心、加样、全自动生化仪工作等过程可能产生气溶胶,造成实验环境的污染,是比较大的潜在危害,应在离心机完全停止后才能揭开保护盖。不应在实验室吃东西,吸烟等;不用未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工作人员不应留长甲。
3 小结
由于检验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工作中职业暴露是不可避免的,加强对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杜绝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对检验人员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自觉、主动地执行防护措施,规范操作,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杜绝或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以预防为主,定期体检,并进行预防接种,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检验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玉翠,夏伟,黄海燕,等.针刺伤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289.
, http://www.100md.com
[2]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3]唐晓敏,李新军,罗培林,等.北京地区部分医务人员HCV感染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7,15(4):297.
[4]段莹.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防范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3,3(5):23.
[5]李秀兰,陈征,丁丽英,等.对北京护理人员HIV/AIDS的知识、态度调查和HIV/AIDS医源性暴露风险评估[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73.
[6]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51.
[7]王世俊.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36.
(收稿日期:2010-05-24), http://www.100md.com(潘 莉,任传忠,王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