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1974373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5日 董建临
第1页

    参见附件(1241KB,2页)。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折,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

    Tab.1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n(%)]

    与对照组比较,χ2=5.23,*P<0.05

    2.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组在心脏形态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变化(x±s)

    Tab.2 Comparison of the indexes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x±s)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与心肌能量消耗及能量利用障碍和心脏储备下降有关[1],绝大多数室性心律失常的形成原因为折返机制。DCM广泛心肌损伤和间质纤维化,为单向阻滞和传导延缓提供了解剖基础,由于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扭曲、间质分隔,形成传导的不均一性,从而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DCM伴发室速时,最常见的折返途径为心肌内折返。DCM伴发室速的机制是束支折返。祖国医学认为DCM属“心悸”、“怔仲”、“喘证”等症的范畴。病因十分复杂,主要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先天禀赋特异和后天特殊邪毒的侵袭往往是本病发病的关键,临床辨证时一是要特别注意筛选具有特殊易感性的患者。

    心律失常,尤其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往往是DCM病情突变的诱因,有时甚至造成猝死,心律失常难以纠正也常常是心衰难以纠正的原因[2],因此心律失常的治疗在DCM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DCM伴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是应该认真权衡治疗利弊,尽可能针对有恶性心律失常倾向的高危患者用药。药物治疗必须个体化,避免盲目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医的处理主要是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区别心气阴不足、心肾阳虚、心阳欲脱、心血瘀阻、水气凌心等不同病机,分别采用益气养阴、温补心肾、回阳固脱、活血化瘀、化气行水等治法。黄芪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作用,限制了缺血时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破坏[3],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对心脏缺血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4-5]。苦参有明显的抗柯萨奇病毒及抗心律失常作用[6]。甘松、万年青、麻黄、枳实、羌活对抗心律失常亦有较好的疗效。丹参能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供血供氧。诸药合用,可使瘀去络通,血气流畅,脉律复常。此外,中药的使用还可以减少由于洋地黄类、利尿剂等长期使用带来的耐受性降低、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本组资料也显示,在常规治疗DCM合并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心脏形态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DCM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中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田福利,袁方,张馥.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术后环磷腺苷葡甲胺干预治疗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变杂志,2001,29(6):337-338.

    [2]卢翔,尹秋林,李林锋,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伴恶性心律失常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125-126.

    [3]陈立新,廖家桢,郭维琴,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4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