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1974432
我院门诊处方“三级质控点评方案”的建立与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5日 田毅萍,刘 静,倪建峰,赵晓萍
第1页

    参见附件(1927KB,3页)。

     [摘要] 目的:建立门诊处方“三级质控点评方案”,评价门诊处方的书写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并积极给予干预,从而提高医院门诊处方的综合质量。方法:分为三级质控,一级质控由门诊药房的药剂师从处方前记、正文、后记方面对处方规范性及用药适宜性等方面进行即时干预;二级质控,由药剂科临床药师完成,按照“处方质控点评标准”对处方进行评价,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事后干预。三级质控由质控委员会专家小组完成,将每月考评结果与医师绩效考核挂钩,从而充分利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杠杆的调节与引导作用,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结果:经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是落实新《处方管理办法》提高处方综合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门诊处方;合理用药;三级质控;点评

    [中图分类号] R969.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b)-120-03

    2007年5月1日,卫生部开始实行新《处方管理办法》。新办法对处方从开具、调剂、监督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其目的在于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其中《办法》中第六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处方用药及时予以干预[1]。为全面贯彻《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用药安全,减少不合理用药,维护就医患者利益,医院制订并实施门诊处方“三级质控点评方案”,对我院门诊处方的总体质量进行考评。

    1 三级质控点评方案的建立

    三级质控点评方案的实施流程图见图1。

    图1 “三级质控点评方案”流程示意图

    1.1 一级质控

    一级质控由门诊药房的药剂师从处方前记、正文、后记方面对处方规范性及用药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考评,将不合理处方项目内容进行记录,填写一级质控处方评价表,并对问题处方进行干预,干预内容包括,①即时干预:对窗口发药时发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退回医师修改,经修改并签字确认后药师方可发药。②事后干预:对一些处方书写不规范个别信息缺项情况可由药师事后集中收集处方交由医师修改完善,并将工作记录在案。

    1.2 二级质控

    由药剂科临床药学室药师完成,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查,检查一级质控结果,填写二级质控处方评价表,对处方的不合理用药具体情况进行事后干预。干预内容包括:以“回馈单”的形式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医师,定期将抽查结果在药讯上公布,针对具体用药问题以书面材料交给相关科室或医师;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

    1.2.1 二级质控标准的建立建立我院“处方质控点评标准”,从一般书写性缺陷、处方用药缺陷、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缺陷3个方面对处方进行点评,填写处方评价表,并给出评分结果。见表1。

    1.2.2 考评标准分值的建立采用得分制式,共计30分,0~25分为不合格,26~29分为基本合格,30分为合格。

    1.3 三级质控

    由临床药学室将一、二级监测结果报质控委员会,由质控委员会专家小组讨论,出台相关政策,将考评结果与各科医师绩效考核挂钩,从而充分利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杠杆的调节与引导作用,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进行行政干预。

    2 “处方质控点评标准”项目说明

    2.1 一般书写性缺陷

    主要判定在年龄、地址、临床诊断等项目不全,“规格数量”及“用法用量”差错高,主要原因是一些医师主观上对此重视不够。“规格数量”及“用法用量”错误这容易导致药剂人员无法准确分辨医生所开具的药物的种类及数量,而用法用量错误则更易导致药剂人员不能准确为患者交代服用方法及服用量。无临床诊断项目,这不利于药剂人员对处方用药的适应证、禁忌证、剂量调节等方面进行监督[2-3]。

    2.2 处方用药缺陷

    主要依据新《处方管理办法》中对处方的各项要求进行全面审查。

    2.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缺陷

    临床药学室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有关文献及医院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判定。

    2.3.1 选药评价①以判定是否为细菌感染为用药指征,感染部位是否明确。②以判定是否遵照医院执行的抗菌药物分级原则及分级目录使用抗生素。③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执行。结合药品说明书重点关注肝肾功能减退患者、小儿患者、老年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安全用药问题。如小儿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老年患者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新生儿应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4]。

    2.3.2 给药方法①给药剂量:以是否按抗菌药物的说明书推荐剂量给药来判定。②给药次数:以是否按照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给药来判定。规定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应一日多次给药,其中头孢曲松钠由于半衰期较长,可每日一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应每日一次给药(重症感染患者例外)。③给药途径:轻症患者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④给药疗程依据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中要求除特殊情况外门诊处方抗菌素的使用疗程≤3 d。

    2.3.3 联合用药评价①联用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仅适用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所列的5种情况。②联用原则:考查联用抗菌药物之间的协同、拮抗等相互关系是否合理。③配伍禁忌:抗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参照药品说明书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判定。

    3 处方评价汇总表

    3.1 处方评价表1(一级质控)

    依据处方评价标准的各个项目,制成Eexell表格,包括前记、正文、后记中有关处方规范性及用药适宜性等方面的内容,见表2。

    3.2 处方评价表2(二级质控)

    主要依据新《处方管理办法》中附件2[1]中的格式及内容制订,在其基础上增加“得分”栏目,包括从一般书写性缺陷、处方用药缺陷、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缺陷3个方面评价的结果,并附相应处方的“扣分理由”、“用药综合评价”,见表3。

    4 结果与体会

    我院于2009年3月开始实施“门诊处方三级质控点评方案”,成立了由药剂科门诊药房药师、临床药师、药事委员会专家组成的质控小组。为加强处方书写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案实施前由药剂科药师对全院医生进行了“处方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医院定期开展“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讲座以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讲座,并向全院医生配发了《酒泉市人民医院实用药品目录》(门诊常用药品目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药剂科每季度以《医院药讯》的形式向全院医生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医院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处方医嘱书写情况进行讲评。

    门诊药房药师实施一级质控,在发药前对处方进行全面审核,对于检查出的处方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临床药师负责二级质控,检查一级质控结果,对处方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出现的用药问题给出意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2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