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构建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2)
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以实训课程为主线,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以核心技能为中轴组织教学的开展,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把握“适度、够用”的原则。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时的适应性和“大药学”的就业岗位群,在体系中还应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广的课程选择范围。
3.2 课程结构合理构架
本专业的课程结构由基础素质模块、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模块和选修模块三部分组成。基础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与创业意识、身体素质。通过在校的大班教学和第二课堂完成。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势与政策、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应用文写作、素质拓展等。
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岗位性质做出相应要求,每一岗位的学生有其指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指定选修课有三个限选课程包:发酵工程制药工课程包、生化药品提取工课程包及药物检验工课程包。自由选修课主要开设医药营销、医药企业管理、中医药概论等课程。
, 百拇医药
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在校内一体化实验室、实训车间和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以“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每学期均以实训课程为主导,辅以理论课程与自由选修课程的传授。开设的主要课程有:①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实训,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②专业化学实验技能实训,包括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③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实训,包括产品的质量监控与分析、制药企业的安全与环保。④生物制药技术综合实训,包括以微生物筛选、鉴别、培养、保存等为主的微生物技术;发酵技术;从生物体、组织、细胞中获得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疫苗制备技术;制剂技术等。⑤生物制药设备保管与养护技术实训,包括化工制图、生物制药设备。在上述实训课程开设的同时辅以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药物制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理论课程的教学。
4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特色与经验
4.1 体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http://www.100md.com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但它又反过来服务和服从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只能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内和引导下进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何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初步找到了解决的途径,①课程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职业岗位要求,分析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素质,据此设置出所需的核心技术课程和职业技能课;再确定核心技术课之外的、专业必须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然后根据核心技术课、职业技能课的需要,并从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要求出发,设计基础素质课和特色课。这样从教学目标上确立了“工学结合”的培养理念。②课程实施的“仿真式”和“体验式”。这也是我们实现“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主要途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购置专业技能训练软件,让学生进行“仿真式”训练,同时利用校内一体化实验室、实训车间和校外实习企业,让学生进行“体验式”观摩和动手操作实习。③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根据我校师资培养政策,专业课、基础课教师必须深入行业企业参与生产服务,时间是三年内,并且不得少于六个月,这项工作已成为职称评定的必须条件。这一政策确保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也保证了“工学结合”课程目标的实现。
, http://www.100md.com
4.2 体现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我们构建的课程体系的三个模块较好地满足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它与知识型、研发型、技能型人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联系在于应用型人才也同样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区别在于它既不需要知识型(学科型)人才那么丰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不需要技能型(技艺型)人才那么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艺,更不需要研发型(创新型)人才那种研发能力和创新品质。因此,要求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4.3 体现了适用性(适宜和实用)的价值取向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根据生产或服务的现实需要,重视倾向于现成、实用技术与规范的经验知识的获得,强调实践知识的体验;重理论知识中相关结论的使用而轻其推导过程;更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必须适应当时、当地所属的特定行业、职业的要求,即要求知识、技能、态度等课程内容适宜而实用。所谓“适宜”就是要符合实际需要,所谓“实用”就是要能在实际中应用。高职教育课程给予学生的技能与态度既不能过时,又不能超越现实太远;知识既要坚持专业方向,又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 百拇医药
4.4 体现了学校特色和优势
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与服务区域经济的结合上,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要求。浙江是医药大省,生物制药又是医药行业的朝阳产业,我校是有着20多年办学历史的独立设置的医药类院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依托医药行业,服务医药行业”。学校上下已经形成共识:要在“药”字上下功夫,在“药”字上创特色,在“药”字上铸品牌。为此,我校绝大多数专业在课程模块里都增加了药学课程,包括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事法规、医药营销等课程。
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现代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发展得不完善,作为一个产业还处于“初创期”,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为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既要有“超前意识”满足市场需求趋势,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工人,又要拓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内涵”,充分利用我校在医药行业内的优势,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积极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服务。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李玉兰,罗文华,白锦表.基于校企合作的(医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药业,2010,(19)12:11-12.
[2]罗文华,李玉兰,胡运昌.依托行业优势,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服务社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17-18.
[3]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26-27.
[4]任爱珍,刘荣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50-53.
[5]邱玉华,李运山.高职生物制药专业中的工学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652.
(收稿日期:2010-09-25), 百拇医药(李玉兰 许丽丽)
3.2 课程结构合理构架
本专业的课程结构由基础素质模块、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模块和选修模块三部分组成。基础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与创业意识、身体素质。通过在校的大班教学和第二课堂完成。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势与政策、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应用文写作、素质拓展等。
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岗位性质做出相应要求,每一岗位的学生有其指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指定选修课有三个限选课程包:发酵工程制药工课程包、生化药品提取工课程包及药物检验工课程包。自由选修课主要开设医药营销、医药企业管理、中医药概论等课程。
, 百拇医药
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在校内一体化实验室、实训车间和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以“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每学期均以实训课程为主导,辅以理论课程与自由选修课程的传授。开设的主要课程有:①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实训,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②专业化学实验技能实训,包括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③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实训,包括产品的质量监控与分析、制药企业的安全与环保。④生物制药技术综合实训,包括以微生物筛选、鉴别、培养、保存等为主的微生物技术;发酵技术;从生物体、组织、细胞中获得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疫苗制备技术;制剂技术等。⑤生物制药设备保管与养护技术实训,包括化工制图、生物制药设备。在上述实训课程开设的同时辅以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药物制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理论课程的教学。
4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特色与经验
4.1 体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http://www.100md.com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但它又反过来服务和服从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只能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内和引导下进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何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初步找到了解决的途径,①课程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职业岗位要求,分析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素质,据此设置出所需的核心技术课程和职业技能课;再确定核心技术课之外的、专业必须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然后根据核心技术课、职业技能课的需要,并从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要求出发,设计基础素质课和特色课。这样从教学目标上确立了“工学结合”的培养理念。②课程实施的“仿真式”和“体验式”。这也是我们实现“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主要途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购置专业技能训练软件,让学生进行“仿真式”训练,同时利用校内一体化实验室、实训车间和校外实习企业,让学生进行“体验式”观摩和动手操作实习。③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根据我校师资培养政策,专业课、基础课教师必须深入行业企业参与生产服务,时间是三年内,并且不得少于六个月,这项工作已成为职称评定的必须条件。这一政策确保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也保证了“工学结合”课程目标的实现。
, http://www.100md.com
4.2 体现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我们构建的课程体系的三个模块较好地满足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它与知识型、研发型、技能型人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联系在于应用型人才也同样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区别在于它既不需要知识型(学科型)人才那么丰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不需要技能型(技艺型)人才那么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艺,更不需要研发型(创新型)人才那种研发能力和创新品质。因此,要求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4.3 体现了适用性(适宜和实用)的价值取向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根据生产或服务的现实需要,重视倾向于现成、实用技术与规范的经验知识的获得,强调实践知识的体验;重理论知识中相关结论的使用而轻其推导过程;更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必须适应当时、当地所属的特定行业、职业的要求,即要求知识、技能、态度等课程内容适宜而实用。所谓“适宜”就是要符合实际需要,所谓“实用”就是要能在实际中应用。高职教育课程给予学生的技能与态度既不能过时,又不能超越现实太远;知识既要坚持专业方向,又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 百拇医药
4.4 体现了学校特色和优势
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与服务区域经济的结合上,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要求。浙江是医药大省,生物制药又是医药行业的朝阳产业,我校是有着20多年办学历史的独立设置的医药类院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依托医药行业,服务医药行业”。学校上下已经形成共识:要在“药”字上下功夫,在“药”字上创特色,在“药”字上铸品牌。为此,我校绝大多数专业在课程模块里都增加了药学课程,包括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事法规、医药营销等课程。
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现代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发展得不完善,作为一个产业还处于“初创期”,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为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既要有“超前意识”满足市场需求趋势,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工人,又要拓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内涵”,充分利用我校在医药行业内的优势,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积极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服务。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李玉兰,罗文华,白锦表.基于校企合作的(医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药业,2010,(19)12:11-12.
[2]罗文华,李玉兰,胡运昌.依托行业优势,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服务社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17-18.
[3]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26-27.
[4]任爱珍,刘荣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50-53.
[5]邱玉华,李运山.高职生物制药专业中的工学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652.
(收稿日期:2010-09-25), 百拇医药(李玉兰 许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