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6期
编号:12086119
中医药:科学与文化的结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第36期
     产生不同形态的知识或科学。

    基于以上学术观点,我认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方和西方两大文化体系,它们有着不同的表述形式、认知思维模式、评价方法和学术标准。甚至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难以相互“沟通”的。以此形成的知识体系或科学。必然是两套不同的体系。为了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创造的“百花齐放”,我们认为有必要将东、西方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进行区分。分别称为“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

    记者:那么,“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的具体界限或区别是什么?

    毛嘉陵:“西方科学”有着鲜明的西方文化背景,起源和盛行于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世界各国具有较大影响,为目前国际上的主流知识形态,也即现代主流观念所认可的“知识真理”。它以现代逻辑思维方式为主,强调以物质为中心的可证实性: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解、还原研究而形成的知识体系。“西方科学”常常通过对低层次物质运动的研究来解释高层次的物质运动,但这种方式并不能解释所有高层次物质运动的问题,这也是其局限性所在。“西方科学“强调可视的物质性、理化性、空间性、结构性,重视普遍规律性,具有微观化、定量化、标准化、统一化、机械化、线性化等特征。其优势是能够得到精确的数据,了解到较为准确的物质变化情况,从而得到针对性强的解决办法:不足是忽视了对人体整体的把握,忽略了对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 百拇医药
    “东方科学”起源和盛行于中国,流行于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朝鲜及东南亚等东方国家,目前处于弱势地位。“东方科学”以“象思维”方式为主。包括灵性思维、模糊思维等,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的形象概括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东方科学”常常通过一些宏观的观念、经验和理论来诠释所有的事物变化,但也有部分知识来源于微观研究的认识;强调事物的整体性、类别属性、时间性、功能状态,重视个体特性,具有宏观化、定性化、非标化、个性化、随机化、非线性化等特征。其优势是能够在不破坏对象整体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的研究,并获得有关知识:不足是难以避免一些较主观的臆想,缺乏数据的支持。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是“东方科学”最重要的价值观,“太极”、“阴阳”、“五行”、“气”是“东方科学”最基本的学术表述形式。“东方科学”的这些特色和以“人学”为中心的世界观,与“西方科学”以“物质”为核心的还原论思想正好相对应,可以完美地形成优势互补,共同造福人类。

    记者:您提出“中医属于东方科学”,是出于何种思考的呢?
, http://www.100md.com
    毛嘉陵:中医学是一门不同于西方现代科学的知识体系。我引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的观点来回答您的这个提问。朱清时院士认为,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还原论和整体观两种认识方法。它们都既使用推理法,又使用归纳法,只是前者较多使用推理,后者更多使用归纳。它们都以实践为检验理论的标准,它们的理论都经过了大量实践的检验,因此它们都是科学。不同的是,还原论方法把复杂事物的整体进行分解,并加以抽象,然后研究得到简单的基本单元,进而从这些基本单元的性质推出整体的性质。“两方科学”的主流就是使用这种方法。但是,持“整体观”的人认为,复杂事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它进行分割和抽象会丢掉一些东西,这样研究得出的整体性质并不真实。因此,他们坚持从整体上研究复杂事物。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科学”的主流,就是持这种观点,所以我认为,中医是科学,中医揭示了人体和疾病一些整体层次的规律,虽然理论还停留在古朴的状态,但是这些经验已经过人类几千年文明反复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中医可以说是粗粒化的“大写意”生命科学;更准确地说,“中医应当称为东方科学”。

    我认为,“东方科学”这个新主张的提出,不仅使具有儿干年历史的中国式知识创造有了一个恰当的学术“名份”,是对中医学术体系的一种科学合理的诠释,也将推动世界科学进入到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亦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和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 http://www.100md.com(韩同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