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124749
护理干预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第5期
     [摘要] 目的:总结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采用微创锥颅碎吸、溶吸术(以下简称微创术)和整体护理模式及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护理康复资料。结果:本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32例手术顺利,好转出院;6例患者出现严重脑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意识障碍,呈植物状态。结论:从护理环节提出的各项措施可保证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同时能有效地促进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锥颅碎吸 溶吸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b)-088-02

    高血压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开颅手术可迅速清除血肿,但脑组织损伤严重,且适应证要求严格,因此尽快清除血肿,消除占位效应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颅内微创清除术被普遍认为是有益于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率及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颅内微创清除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和心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38~72岁,平均56.5岁;发病至治疗时间3~24 h。所有患者人院时均行颅脑CT检查。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为25~115(189±25)ml。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150~280/9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CT检查:额叶出血10例,颞叶出血10例,基底节区出血20例。40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3例,冠心病6例。入院时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定,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其中,中型14例,重型26例。

    1.2 方法

    40例均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按照CT片测量定位穿刺位置,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结合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在无菌操作下配合医生在定位处经头颅钻孔,然后将直径0.3 cm、长35 cm的硅胶管经钻孔置于血肿腔内对血肿进行冲洗、融碎、液化、引流,末端与无菌引流瓶连接。行软通道微创伤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32例手术顺利,术后24 h意识、瞳孔恢复正常,住院时间3~35 d,平均22.3 d,好转出院。其中,6例患者出现严重脑并发症(其中,发生脑疝死亡4例,继发并发症死亡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意识障碍,呈植物状态。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术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及是否出现脑疝。给予吸氧、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避免病情进展及术中呕吐引起窒息。备好抢救用物及急救药品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穿刺原理、必要性及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

    3.2 心理护理
, 百拇医药
    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程长,大部分有肢体瘫痪,容易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等心理。患者意识清楚后,要告诉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医护人员和家属会帮助其进行肢体和语言功能锻炼,使其获得心理安慰和支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要告知其绝对卧床休息及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避免因情绪激动诱发再出血。

    3.3 术后护理

    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有条件的可采用参数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严密监测并控制血压:采用多功能监护仪严密检测术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检测规律为30 min/次,病情严重者可给与硝普钠经输液泵持续微量输注,使血压控制为150~140/90~100 mm Hg。

    3.3.1 体位护理体位保持正确的体位是预防术后颅内再出血的重要措施。术后绝对卧床24 h,每2小时翻身1次,术后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上半身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保持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为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双手,旁边加护栏,病室温度在18~23℃,湿度在50%~60%,保持空气新鲜、安静、整洁,限制人员探视。便秘者可用药物和低压灌肠,同时防止尿潴留引起的躁动不安,使血压升高而致再出血,术后患者常规留置尿管。
, 百拇医药
    3.3.2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及受压,要加强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病室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空气消毒2次(消毒方法同前),以净化室内空气。注意引流量的变化,如果引流量突然增多则应考虑颅内再次出血[2]。术后12 h送患者去复查脑CT,以查看血肿消退情况,并能及时发现并发症。搬运患者时应先固定好穿刺针,暂时夹闭引流管再搬运患者,防止发生引流管脱落和逆行感染。一般引流时间为3~7 d,停止引流前先挂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袋1 d。

    3.3.3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定时给予翻身叩背,每1~2小时1次,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渣屑。定时按摩常期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增强营养,给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昏迷患者还可采用给患者使用气垫床、或垫棉圈等方法,防止皮肤完整性受损[3]。

    3.3.4 呼吸道护理脑出血患者需卧床时间较长,应经常翻身、叩背、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如合并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应及时清理呼吸道的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 百拇医药
    3.3.5 并发症的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多,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等,所以术后应积极抗感染,勤翻身,并保持病床干净、干燥,协助患者做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回流,指导患者饮食,密切观察大便颜色、性质和量及呕吐物等。预防消化道并发症。

    3 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或脑溢血,多见于50~60岁的患者,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4-5]。微创血肿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方法,且微创技术操作简便,能迅速有效地缓解颅内压,穿刺对脑组织损伤轻微,有利于功能恢复,可大大降低死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保持引流管通畅,控制血压,了解药物的性质及作用,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张翔.高血压脑出血、脑卒中诊断学[M].北京:军医出版社,2002:118-134.

    [2]李昌鹃,罗秀金.急性脑出血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67-668.

    [3]姜贵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

    [4]刘安玲.急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855.

    [5]苏晓蓉.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77-78.

    (收稿日期:2010-10-21), http://www.100md.com(陈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