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28例诊疗体会(2)
手足口病大多数预后良好,但有少数患儿起病急,进展快,短期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临床上将手足口病分为4期[5]。第一期病情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及典型手、足、口皮疹表现。合并病毒性脑炎者属于第二期,此时病情已较重,如能在第一期或第二期给予积极处理,可阻止进展为第三期,此期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肺水肿、循环衰竭、肺出血等重症,死亡率高。研究发现,丙种球蛋白含有病毒特异性抗体,具有免疫封闭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6]。另一项研究显示:甲基强的松起效快,具有较强的抗感染作用,能有效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不仅能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减轻肺水肿,而且还可以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同时还可以降低脑血管通透性,从而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疝发生的几率[7]。我科收治的28例患者均在发病早期给予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冲击治疗,大多数患儿临床治愈,预后佳,明显降低了死亡率。
对于手足口病重症及危重症的判断尤为重要,必须严格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的诊断标准筛选出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对于常见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心肌炎、高血压、高血糖等必须及时发现并处理,才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心率、呼吸、意识状态、血压、瞳孔、尿量等生命体征监测,以及血糖、血气、生化、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的动态监测尤为重要。由于手足口病的病原为小RNA病毒,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此可起到一定作用。亦可采取开塞露灌肠法促肠道病毒排出。对于所有诊断为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早期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能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对于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强调早期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且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及动态监测血气调整呼吸机参数。强调细节,如出现脑疝前兆者必须采取平卧位,同时留置尿管导尿,避免挤压膀胱诱发脑疝。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者科学管理呼吸道,避免频繁吸痰或其他降低气道压力的护理操作,否则可加重肺水肿或者诱发急性肺出血。
, 百拇医药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必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及时有效进行全面治疗,才能降低患儿死亡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04,608.
[2]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EB/OL].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86/201004/46884.htm.
[3]李双杰.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80-1782.
[4]杨智宏,朱启榕.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5]朱启镕,黄立民,杨思达,等.手足口病临床分析及对策[J].中华循证儿科杂志,2009,4(3):241-248.
[6]杨锡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注在儿科常见疾病中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7):3991.
[7]王中林.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2001, 28(6):311-315.
(收稿日期:2010-12-22), 百拇医药(陈锋 詹飞)
对于手足口病重症及危重症的判断尤为重要,必须严格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的诊断标准筛选出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对于常见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心肌炎、高血压、高血糖等必须及时发现并处理,才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心率、呼吸、意识状态、血压、瞳孔、尿量等生命体征监测,以及血糖、血气、生化、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的动态监测尤为重要。由于手足口病的病原为小RNA病毒,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此可起到一定作用。亦可采取开塞露灌肠法促肠道病毒排出。对于所有诊断为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早期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能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对于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强调早期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且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及动态监测血气调整呼吸机参数。强调细节,如出现脑疝前兆者必须采取平卧位,同时留置尿管导尿,避免挤压膀胱诱发脑疝。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者科学管理呼吸道,避免频繁吸痰或其他降低气道压力的护理操作,否则可加重肺水肿或者诱发急性肺出血。
, 百拇医药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必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及时有效进行全面治疗,才能降低患儿死亡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04,608.
[2]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EB/OL].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86/201004/46884.htm.
[3]李双杰.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80-1782.
[4]杨智宏,朱启榕.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5]朱启镕,黄立民,杨思达,等.手足口病临床分析及对策[J].中华循证儿科杂志,2009,4(3):241-248.
[6]杨锡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注在儿科常见疾病中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7):3991.
[7]王中林.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2001, 28(6):311-315.
(收稿日期:2010-12-22), 百拇医药(陈锋 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