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24531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的检测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李惠兰
第1页

    参见附件(976KB,1页)。

     [摘要]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时间(FIB)的生理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临产孕妇和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空腹静脉血2.7 ml加入0.3 ml枸橼酸钠液的抗凝管中,充分均匀,离心后在全自动血凝仪上完成凝血四项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与临产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凝血四项中PT、APTT偏低,FIB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检测凝血四项对产妇生产过程中及产后的防护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临产 孕妇 凝血四项 产前检测

    [中图分类号] R44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c)-166-01

    妊娠是一段特殊的生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中的某些成分出现了一些异常变化,特别是妊娠晚期,孕妇各种凝血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这种容易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凝血四项是测定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功能的基础测试,也是筛查出血性疾病类型的主要诊断指标。为了了解妊娠产妇凝血功能的变化,笔者通过对本院100例临产孕妇和8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四项的检测,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产科意外提供一定的检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产科住院的正常待产孕妇100例为观察组,孕期大于38周,无合并症;年龄最小20岁,最大32岁,平均26.5岁。80例健康的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经我院检查,心、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凝血机制缺陷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且均排除口服避孕药及月经期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38岁,平均28岁。

    1.2检测方法

    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7 ml,加入0.3 ml枸橼酸钠抗凝剂,立即摇匀混合,室温条件下,离心机2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在2 h内取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时间(FIB)。

    1.3仪器和试剂

    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Advance型),使用原装试剂和质控品,质量可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以x±s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孕妇临产前(观察组)与正常非孕妇(对照组)凝血四项检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的生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适应胎儿的生长与娩出,机体的各项指标会有所变化[3]。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四项的指标也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PT主要反映血浆中外援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常用的筛选试验。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常用的筛选试验。PT、APTT缩短与妊娠期间凝血因子浓度增加有关;FIB升高可使细胞、血小板聚集增强,促使血黏度增高,增强止血功能,但也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在正常状态下,凝血和抗凝血处于动态平衡,促进和抑制血液凝固的物质相互作用与制约构成了凝血机制的自我控制和调节。临产孕妇机体呈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的这一生理变化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但又易形成血栓及产科并发症[4-5]。总之,临产孕妇的高凝状态的倾向,为产后迅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使其发生意外的风险加大。因此,在产前及时监测凝血四项指标,对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及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保护母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79-281.

    [2]韦莹慧,潘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7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