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炎症状况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2094KB,2页)。
1.3 观察指标
研究以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CD8+、C反应蛋白(CRP)为观察指标比较引流前后患者的免疫、炎症状况。与引流当日早晨及引流术后3 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IL-8、TNF-α,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采用细胞流式细胞测定仪测定CD4+、CD8+。对治疗前后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得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引流后患者的IL-6、IL-8、CD4+、CD8+、CRP与引流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引流后患者的TNF-α与引流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引流前后患者的IL-6、IL-8、TNF-α、CD4+、CD8+、CRP比较
(x±s,n=43)
Tab.1 Comparison of the patients' IL-6, IL-8, TNF-α,CD4+, CD8+, CRP before and after drainage (x±s,n=43)
3 讨论
恶性阻塞性黄疸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黄、皮肤瘙痒、白陶土样便、多呈进行性加重及进行性消瘦、衰竭,合并感染者可出现寒战、发热、腹痛,甚至休克症状[1-2]。对于早期阻塞性黄疸,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术主要为切除病变,取出合并的结石,胆道改道等[3]。对于阻塞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并且具有较广泛适应证,可用于良、恶性阻塞性黄疸,高位或低位阻塞性黄疸以及轻、中、重度的阻塞性黄疸和外科手术后胆道狭窄、阻塞性黄疸性病变等[4]。尤其对高位左右肝内胆道均有阻塞,重度的阻塞性黄疸,外科手术后,需要做长期胆汁引流(如恶性梗阻性黄疸)更具有优越性[5]。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可以对左、右肝内胆道同时进行引流,其退黄、减压速度快;同时还可进行内或外引流术,内引流术除减黄外还可避免胆汁等营养物质丢失,有利于改善消化功能[6]。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可同时对肿瘤组织进行活检。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简单、实用,创伤性相对小,成功率高,疗效显著、迅速,可做长期胆汁引流。如梗阻的胆道置入胆道支架,可以去除携带的引流袋,减少心理负担和生活不便,提高生活质量[7]。恶性阻塞性黄疸被发现时多已晚期,且手术创伤大,中至重度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往往由于高龄、肿瘤的侵蚀、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损害、营养不良等,使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不容乐观[8]。术前胆道引流更是在阻塞性黄疸患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中笔者以IL-6、IL-8、TNF-α、CD4+、CD8+、CRP为指标观察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炎症状况的影响,结果引流后仅患者的TNF-α与引流前比较差异明显。TNF-α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其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能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抗感染,引起发热,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合成,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是重要的炎症因子,并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Kasprzak等[9]的报道曾显示炎症病变程度越高,TNF-α含量越高,其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准确地反映炎症的病变程度。Kobayashi等[10]曾报道TNF-α既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又为机体炎症、致病的中间介质,对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具有抑制或刺激的多种效应,并可诱导其他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陈东等[11]也曾有相关报道显示血清TNF-α为免疫、炎症反应状态的敏感因子。本结果与以上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术前胆道引流恶性阻塞性黄疸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TNF-α水平,TNF-α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炎症的敏感因子,值得临床关注。
[参考文献]
[1]程利,房淑彬.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9.
[2]王晓冰,海宝琴,运芳钦.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2):116.
[3]杜志泉,汪卫平,刘兆丰,等.经皮经肝胆道引流在阻塞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233-1234.
[4]肖丽娜.胆道外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283-284.
[5]陈敏,李智华.恶性胆道梗阻的内镜治疗[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11(2):127-129.
[6]庞薇,赵义芬.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道引流术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7(27):2491-2462.
[7]黄杨见,吴安乐.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4,16(4):260-262.
[8]赵国栋,丁明金,张俊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9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