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刺颈夹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173KB,2页)。
1.5.2 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法,针刺颈部夹脊穴及配穴,选穴方法同治疗组,穴区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常规刺法,用0.35 mm×40.00 mm毫针针刺夹脊0.5~1.0寸,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用电针,连续波,其他配穴常规针刺1.0~1.5寸,留针30 min,10 d为1个疗程。
1.6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制订。①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良好,能胜任日常功能工作;②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减轻,功能基本恢复,能胜任轻体力劳动;③好转:症状、体征减轻,颈肩肢体功能均有改善,不能胜任轻体力劳动;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Tab.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case)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Note: compare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其周围的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疼痛、麻木为主的一组临床症状。其致病因素主要有颈部外伤、慢性劳损、颈椎退行性改变等,其中颈椎盘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最近的研究认为,由于退变或损伤导致颈椎动静力学平衡失调,出现异位压迫或化学刺激或免疫反应才是颈椎病发病关键[5]。其颈椎发病部位为4~7颈椎最多见。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病因多责之于风寒湿邪,即《素问痹论》:“风湿寒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发病机制多由于长时间低头,用枕不当致颈部劳损或素体虚寒、肝肾亏虚,引起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此时遭受风寒,湿邪致颈部经络闭塞,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经络上多与督脉、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颈夹脊穴属于督脉或膀胱经,具有疏通颈部气血、经脉、活血止痛作用。现代解剖学特点是此类穴位下有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分布,针刺后可改善局部内环境[6],使受压迫的神经、血管功能得到改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疗效可靠,临床多有报道。笔者采用齐刺颈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为明显。齐刺又名三刺,是古人针对邪气侵袭所致痹症的一种针刺方法,《灵枢·官针》曰:“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齐刺法的三针齐刺直接作用于颈部病变部位,无论从刺激强度和刺激量方面较单个穴位更具优势,更有利于改善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松解局部粘连,缓解痉挛,姜青松[7]认为齐刺法不仅具有宣痹止痛、活血通络之功,亦可起到西医所讲松解、剥离、减张、减压之用,故有标本兼治、顿起深疴之效。
《景岳全书》指出:“痹者闭也,痹者道路闭塞,则贵于开通者也。”《临证指南医案》强调外治法对本病的重要性,云:“痛定于肩背,此着痹之类,必用外治之药,次以提之……”因此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的中药熏蒸以温通经脉。方中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祛风通络;乳香、没药、川芎、丹参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木瓜祛湿通络;白芷、羌活、桂枝、防风温通经络;川乌、草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葛根解痉止痛为引经之药。诸药合用熏蒸于颈椎局部,能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促使药物离子吸收,加强了中药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效[8]。
齐刺颈夹脊与颈椎局部中药熏蒸相结合,相得益彰,共同改善颈部微循环,减轻局部充血、水肿、渗出,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致痛物质的代谢及排泄,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本次临床观察表明,齐刺颈夹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邵宣,许竞斌.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261.
[2]Salemi G, Savettieri G, Meneghini F, et al. Prevalence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a door-to-door survey in a Sicilian municipality [J]. Acta Neurol Scand,1996,93(2-3):184-18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