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115045
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临床病理特征及p53\PCNA表达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李凯 刘凤英
第1页

    参见附件(4117KB,4页)。

     现BLM的治疗原则同普通肌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废弃了进行预防性化疗的方案。本组BLM术后均未行化疗,随访预后良好,但复发后可恶变,故BLM以子宫全切为宜,未育者可考虑保留子宫, 但是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其生物学行为的不确定性,术后应特别强调随访的重要性,一旦复发要引起重视,采取措施以避免恶变。

    3.2 p53 PCNA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与BLM的关系。

    p53基因是抑癌基因,其野生型维持基因组稳定,抑制肿瘤的发生;突变型则是癌基因,促进细胞恶性转化。PCNA为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在细胞增殖的初始阶段发挥关键性作用,是细胞DNA合成必不可少的因子。本研究发现, p53、PCNA在肌壁中均未见表达,PCNA的阳性率在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但PCNA的强阳性率和p53蛋白的阳性率从肿瘤的良性、交界性到恶性发展而递增,但BLM和UL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0.05),这与谭毅等[12]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肌瘤分化愈差,其阳性表达愈显著。这提示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与p53基因功能丧失和PCNA过度表达有关。突变型p53表达增加和PCNA的强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潜能增加,是区分良恶性的一个显著性标志物。两者在BLM的表达介于LMS与UL之间,提示BLM为介于子宫良恶性肿瘤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研究还发现,MAL和STUMP p53阳性表达和PCNA强阳性表达高于CL(P<0.05),这支持了大部分学者认为CL偏良性的观点,而MAL、STUMP生物学行为难定,较CL容易复发。本研究中BLM p53阳性组预后较阴性组差,PCNA强阳性组预后较非强阳性组差,两组间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Zhai等[13]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Chou等[14]也认为,USMT细胞PCNA的阳性率越高,转移的速度也越快,死亡率相应也越高。这提示p53蛋白的表达与PCNA的强阳性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在BLM中,MAL,STUMP p53阳性率和PCNA强阳性率高,复发率高, 故BLM常规行p53、PCNA免疫组化的检测,可辅助鉴别良恶性,预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复发与恶变倾向,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

    3.4 PCNA与p53之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p53的表达与细胞的增殖有关,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呈明显正相关(P<0.05)。这提示p53、PCNA具有协同作用,将两者相结合,较单项检测的准确率高,对BLM的诊断、鉴别、预测复发倾向、估计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更有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BLM预后良好,未育者可考虑保留子宫,但可复发,多次复发后可恶变,术后无需化疗,但应加强随访。子宫平滑肌肿瘤的发病机制涉及p53基因功能的丧失和PCNA 的过度表达, 两者过量表达提示子宫平滑肌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潜能的增加,成为区分良恶性的一个显著性标志, 而在BLM,两者的表达介于UL和LMS之间,提示BLM是介于子宫良恶性肿瘤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而CL比MAL和STUMP p53、PCNA表达率低,复发率低,说明CL恶性程度低,与肌瘤相似,故p53、PCNA可以用作BLM的诊断和鉴别的辅助指标。同时其阳性表达者预后差,复发者高表达,故可以用作预测BLM复发、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以指导治疗。

    [参考文献]

    [1]Nicole Nicosi Esposito. Analysis of allelic loss as an adjuvant toll in evaluation of maglignancy in uterine smooth muscle tumor [J]. Am J Surg Pathol,2006,61(30):1.

    [2]张建民,杨幼萍.子宫恶性潜能不能确定的平滑肌肿瘤[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10(4):218-220.

    [3]孙立奇. p53和C-myc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肿瘤杂志,2003,18(3):209-211.

    [4]文巧英,朱荫芝.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瘤23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109-110.

    [5]Shi YF, Xie X, Zhao CL, et al. Histological diagnosis and clinical features in borderline smooth muscle tumors of the uterus [J]. Chin J Obstet Gynecol,1994,29(30):201-204.

    [6]Bell SW, Kempson RL, Hendrickson MR. Problemic uterine smooth muscle neoplasms.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213 cases [J]. Am J Surg Pathol,1994,50(18):535-558.

    [7]马绍康,张宏图.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131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1):698-700.

    [8]李明艳,陈延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17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