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115064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崔艳玲 汪丽静 孙丽敏 孙雪莲 赵溶冰
第1页

    参见附件(3079KB,3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6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26例)、头痛(24例)、头沉(18例)、记忆力下降(13例)、反应迟钝(12例)等。头颅CT检查发现患者病变部位无差异(χ2=1.862,P>0.05)。与普通人群相比,脑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比例明显增高(χ2=2.185,P>0.01)。

    3 讨论

    颅内大动脉狭窄是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颅内大动脉狭窄常见的诊断方法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这些方法独立或联合使用已经使颅内大动脉狭窄诊断率大大提高,但这些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本文通过检索相关参考文献,主要调查大脑中动脉(MCA)或颅内动脉的不同诊断方法与预后相关性的文献。研究颅内大动脉狭窄的预后及临床特点,评价方法包括复发性脑缺血性事件及其他的血管性事件,如缺血性心脏病或死亡。本研究结果显示,颅内大动脉狭窄发生频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性别是否为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尚不清楚。其他研究也未显示出性别为颅内颈动脉狭窄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家报道不一。国内一系列研究表明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4]。国外研究证实了糖尿病为颅内大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也支持上述观点。糖尿病促进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5]。其中,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降低可能是最有意义的途径之一[6]。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最严重者往往是那些糖尿病合并脂蛋白(α)水平增高的患者,并推测两种危险因素可能协同促进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两者均可导致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系统的紊乱并进一步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栓形成,而导致狭窄[7]。最近一项研究显示,LDL水平增高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脂蛋白(α)的水平与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数量呈正相关(r=0.22)。国内的一项研究则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脑动脉的保护因素,HDL-C的水平越高,患脑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小,而并未发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三酰甘油(TG)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8]。

    本研究结果显示,MCA的狭窄进程是其同侧缺血性事件或任何原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颅内大动脉病变的数目可以预测复发性血管性事件或死亡。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患者,发生脑血管性事件及死亡的危险性较大。我们通过应用血管造影的研究探讨了颅内动脉狭窄的进展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因样本数较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其狭窄病灶呈动态演变过程。由于某些患者颅内狭窄可能是一个良性过程,有自行减轻的可能,因此,在评价新的治疗方法前应设立对照组进行大量的临床对比分析,确立治疗标准。

    [参考文献]

    [1]高山,黄家星,黄一宁,等.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报,2003,25(2):96-100.

    [2]卢宝全,孙泽民,马建国.交界区脑梗塞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6):333-335.

    [3]王伊龙,王春学,王拥军.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流行病学[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6):418-421.

    [4]李慎茂,缪中荣,凌锋,等.颈内动脉狭窄83例的血管内支架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6):6.

    [5]顾东风,吴锡桂.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7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