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同时测定川芎中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含量
第1页 |
参见附件(2859KB,3页)。
2.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川芎嗪对照品溶液(0.308 mg/ml)和阿魏酸对照品溶液(0.196 mg/ml)均0.1、0.2、0.4、0.6、0.8、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精密加入色谱甲醇溶液至刻度,摇匀,配制成川芎嗪浓度分别为3.08、6.16、12.32、18.48、24.64、30.8 μg/ml,阿魏酸浓度分别为1.96、3.92、7.84、11.76、15.68、19.6 μg/ml的对照品混合溶液。精密吸取上述溶液各10 μl,进样,按照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各色谱图,并分别以川芎嗪对照品的质量浓度(μg/ml)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川芎嗪的质量浓度为3.08~30.80 μg/ml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8.484X-1.143 3(r=0.999 7);阿魏酸的质量浓度为1.96~19.60 μg/ml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1.296X-10.74(r=1.000 0)。
2.5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批次供试液,连续进样6次,记录色谱图,结果各共有特征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1%,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表明该法精密度良好。
2.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川芎提取液,按上述方法制备6份供试液,进样,记录色谱图,结果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小于1%,相对峰面积的RSD小于3%,表明本法重复性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次供试液,分别于0、2、4、8、12、24 h进样,记录色谱图,结果各共有特征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小于1%,相对峰面积的RSD小于3%,表明供试品在测定的24 h内稳定性良好。
2.8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测定含量的干燥川芎粉末约1 g,共9份,分别加入低、中、高浓度的阿魏酸对照品溶液1 ml,加水至100 ml,得到浓度分别为1.76、2.20、2.64 g/ml的溶液,按照“2.1”项下方法操作并测定浓度。计算得到低、中、高浓度阿魏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7.17±2.25)%、(98.33±0.71)%和(98.33±l.17)%,n=3。
2.9 样品含量测定
精密称定川芎药材10.0 g,按照“2.2.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川芎样品中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得川芎样品中川芎嗪的色谱峰面积A样品为389.161 80,由回归方程Y=28.484X-1.143 3,计算川芎样品中川芎嗪的质量浓度C样品为13.70(μg/ml);阿魏酸的色谱峰面积A样品为1 651.726 20,由回归方程Y=31.296X-10.74,计算川芎中阿魏酸的质量浓度C样品为17.94(μg/ml)。
3 讨论
3.1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7]
本实验分别采用水煎法和95%乙醇回流提取的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用95%乙醇提取方法提取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含量较水煎法提取的有效成分含量高,故选择95%乙醇提取方法作为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3.2 流动相比例的选择[5]
由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川芎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川芎嗪色谱峰出现太早,不易于与溶剂峰区分,且分离度不理想,因此测定川芎浸膏粉中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含量未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本实验所采用的色谱条件为参考文献后自行试验摸索,在该色谱条件下川芎嗪色谱峰能与溶剂峰分开,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分离度也较理想,且峰形对称,与相邻峰达到基线分离,并且方法学考察各项实验也达到分析要求。
3.3 柱温和检测波长的选择
采用30℃柱温,可减少流动相黏度、降低柱压并改善分离效果,故将柱温定为30℃。称取川芎嗪和阿魏酸的混合对照品用色谱甲醇稀释溶解制成浓度为100 μg/ml的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仪进行全波长扫描,通过观察样品在波长190~400 nm内的紫外图谱,溶液在294 nm处有最大吸收,所以选择294 nm作为HPLC的检测波长。
本法不需要柱前处理,直接进样,杂质峰与样品峰能达到基线分离,且在该色谱条件下川芎嗪和阿魏酸峰形均对称,证明本法简便,准确,快速,重复性好,且均能满足定量的要求,故可用于川芎药材制成的浸膏粉中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1]周江.川芎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5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