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及健康教育
[摘要] 目的:为了控制院内外感染,加强治疗和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方法:成立隔离区,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213例患儿在住院期间无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注重患儿临床体征的观察和饮食护理及严格的消毒隔离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健康教育干预对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流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观察;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7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11-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东北地区5~9月份为高峰期。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污染的手及污染物经粪口传播;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造成传播,可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引起流行。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2010年7~9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13例,经过精心地观察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13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149例,女64例;年龄6个月~9岁,病程5~10 d,最长16 d。病程中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其中发热患儿47例,体温在37.5~39.0℃之间,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涕,发热可持续4~5 d。实验室报告提示,淋巴细胞多数增高,白细胞少数轻度增高,C-反应蛋白(CRP)大部分<8 mg/L。
1.2 临床症状
多数患儿有口腔黏膜疹出现,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泡,周围有红晕,2~3 d后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所致疼痛明显,一部分患儿出现疱疹性咽颊炎,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流涎、哭闹[1]。3~4 d痊愈。所有患儿均在手掌、足底或臀部等远端不同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润,疱内液体较少,直径3~7 mm,呈圆形或椭圆形。偶发于肘部、膝部及躯干部,数目不等。皮疹不痛、不痒,在5 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不结痂、不留瘢痕。皮疹不像蚊虫叮咬,不像水痘,不像药疹,不像荨麻疹。
, 百拇医药
1.3 并发症
5例患儿伴有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脑膜炎刺激征(恶心、呕吐)、病毒性心肌炎(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等并发症,这类患儿大多数持续高热,体温在39℃以上,病情发展迅速,患儿在2岁以内,在发病后3~5 d内出现。
1.4 护理方法
1.4.1 发热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30~6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1次,卧床休息,嘱其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体温高于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观察降温效果,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溃疡部位给予西瓜霜喷剂喷雾,每日3次,以减轻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
1.4.2 饮食护理注意加强婴幼儿的营养,食物应以清淡流质及半流质为宜,少量多餐;避免食入生冷、咸、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对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酌情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 http://www.100md.com
1.4.3 皮肤护理保持患儿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无碎屑,给患儿穿柔软宽松的衣服。出汗后要清洁皮肤,用温水洗浴。手足疱疹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抓破皮疹引起感染,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不良洗涤液。臀部有疱疹的患儿,要保持臀部皮肤及肛周清洁干燥,防止皮疹感染。对破溃的疱疹可涂龙胆紫。避免患儿在日光下暴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
1.4.4 并发症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精神不振、呼吸急促、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心率加快等症状,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高热患儿及口腔溃疡严重不能进食者,注重补充热量及电解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抢救治疗与护理。
1.4.5 心理护理随着各国手足口病发病率的上升和病死率数量的增加,特别在高发季节,患儿家长表现极度紧张,缺乏疾病知识的认识,所以,要对家长做必要的心理指导[2]。为了防止手足口病向外传播,促进患儿早日痊愈,必须对患儿和家长实施隔离。患儿面对隔离和医院陌生的环境,常表现哭闹不安,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向其家长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和传播途径,以取得配合。关心和体贴患儿,态度和蔼,给予语言、表情和肢体的交流,消除患儿对护士恐惧感和陌生感,使患儿保持情绪稳定,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3例患儿在住院期间无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全部康复出院。
3 讨论
3.1 加强消毒隔离
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设手足口病隔离病房,限制患儿和家长出入,病房安装开放层流排风送风系统,定时消毒并经常开窗通风。患儿用过的体温计浸泡在1:1 000高效氯溶液内30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凉干备用。诊疗后使用的物品及病室内的物表(门把手、床、床旁桌、凳等)用1:1 000高效氯擦拭,30 min后用清水擦拭[3]。患儿的衣物、被褥经常在阳光下暴晒。病房及走廊空气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60 min并结合0.3%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每日2次。对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用1:2 000高效氯消毒后处理。地面用1:2 000高效氯擦拭,避免院内外感染。护理患儿间要用快速手消进行双手消毒,医务人员诊疗后按六步洗手法洗手,然后用快速手消消毒双手。接触患儿血液、体液、排泄物时应戴手套,然后洗消双手。对病床单元及物品,患儿的玩具、餐具及用品在患儿出院时做好终末消毒。
, http://www.100md.com
3.2 健康教育及预防
加强对家长和患儿进行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手足口病不是终身免疫性疾病,可再次感染而发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一般为2~7 d。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手足口病感染,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4]。教育家长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不吃生冷食物[5-6]。避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给他人增加感染机会。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衣服、被褥经常日晒,玩具、餐具及用具要进行清洗消毒,以减少患儿间间接接触导致的交叉感染。注意患儿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患儿出院后仍需在家隔离1周,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若孩子有发热、皮疹复发、恶心、呕吐等表现,应尽早带患儿到医院就诊。
我院治愈213例患儿中,无一例复发,无一例死亡,有效地保障了患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李日清,梁瑞萍,李清华.153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1):2959.
[2]陈玲,李翠萍.小儿手足口病190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2009,7(15):298-299.
[3]黄会玲,于会霞.手足口病患儿的消毒隔离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2):3313-3315.
[4]尹莉.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6):1653-1654.
[5]唐汇群,胡小英.规范吸痰流程前后患者依从性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90-91.
[6]岳柯.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98,100.
(收稿日期:2010-11-25), 百拇医药(苏敏)
[关键词] 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观察;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7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11-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东北地区5~9月份为高峰期。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污染的手及污染物经粪口传播;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造成传播,可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引起流行。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2010年7~9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13例,经过精心地观察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13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149例,女64例;年龄6个月~9岁,病程5~10 d,最长16 d。病程中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其中发热患儿47例,体温在37.5~39.0℃之间,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涕,发热可持续4~5 d。实验室报告提示,淋巴细胞多数增高,白细胞少数轻度增高,C-反应蛋白(CRP)大部分<8 mg/L。
1.2 临床症状
多数患儿有口腔黏膜疹出现,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泡,周围有红晕,2~3 d后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所致疼痛明显,一部分患儿出现疱疹性咽颊炎,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流涎、哭闹[1]。3~4 d痊愈。所有患儿均在手掌、足底或臀部等远端不同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润,疱内液体较少,直径3~7 mm,呈圆形或椭圆形。偶发于肘部、膝部及躯干部,数目不等。皮疹不痛、不痒,在5 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不结痂、不留瘢痕。皮疹不像蚊虫叮咬,不像水痘,不像药疹,不像荨麻疹。
, 百拇医药
1.3 并发症
5例患儿伴有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脑膜炎刺激征(恶心、呕吐)、病毒性心肌炎(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等并发症,这类患儿大多数持续高热,体温在39℃以上,病情发展迅速,患儿在2岁以内,在发病后3~5 d内出现。
1.4 护理方法
1.4.1 发热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30~6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1次,卧床休息,嘱其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体温高于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观察降温效果,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溃疡部位给予西瓜霜喷剂喷雾,每日3次,以减轻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
1.4.2 饮食护理注意加强婴幼儿的营养,食物应以清淡流质及半流质为宜,少量多餐;避免食入生冷、咸、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对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酌情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 http://www.100md.com
1.4.3 皮肤护理保持患儿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无碎屑,给患儿穿柔软宽松的衣服。出汗后要清洁皮肤,用温水洗浴。手足疱疹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抓破皮疹引起感染,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不良洗涤液。臀部有疱疹的患儿,要保持臀部皮肤及肛周清洁干燥,防止皮疹感染。对破溃的疱疹可涂龙胆紫。避免患儿在日光下暴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
1.4.4 并发症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精神不振、呼吸急促、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心率加快等症状,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高热患儿及口腔溃疡严重不能进食者,注重补充热量及电解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抢救治疗与护理。
1.4.5 心理护理随着各国手足口病发病率的上升和病死率数量的增加,特别在高发季节,患儿家长表现极度紧张,缺乏疾病知识的认识,所以,要对家长做必要的心理指导[2]。为了防止手足口病向外传播,促进患儿早日痊愈,必须对患儿和家长实施隔离。患儿面对隔离和医院陌生的环境,常表现哭闹不安,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向其家长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和传播途径,以取得配合。关心和体贴患儿,态度和蔼,给予语言、表情和肢体的交流,消除患儿对护士恐惧感和陌生感,使患儿保持情绪稳定,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3例患儿在住院期间无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全部康复出院。
3 讨论
3.1 加强消毒隔离
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设手足口病隔离病房,限制患儿和家长出入,病房安装开放层流排风送风系统,定时消毒并经常开窗通风。患儿用过的体温计浸泡在1:1 000高效氯溶液内30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凉干备用。诊疗后使用的物品及病室内的物表(门把手、床、床旁桌、凳等)用1:1 000高效氯擦拭,30 min后用清水擦拭[3]。患儿的衣物、被褥经常在阳光下暴晒。病房及走廊空气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60 min并结合0.3%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每日2次。对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用1:2 000高效氯消毒后处理。地面用1:2 000高效氯擦拭,避免院内外感染。护理患儿间要用快速手消进行双手消毒,医务人员诊疗后按六步洗手法洗手,然后用快速手消消毒双手。接触患儿血液、体液、排泄物时应戴手套,然后洗消双手。对病床单元及物品,患儿的玩具、餐具及用品在患儿出院时做好终末消毒。
, http://www.100md.com
3.2 健康教育及预防
加强对家长和患儿进行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手足口病不是终身免疫性疾病,可再次感染而发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一般为2~7 d。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手足口病感染,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4]。教育家长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不吃生冷食物[5-6]。避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给他人增加感染机会。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衣服、被褥经常日晒,玩具、餐具及用具要进行清洗消毒,以减少患儿间间接接触导致的交叉感染。注意患儿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患儿出院后仍需在家隔离1周,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若孩子有发热、皮疹复发、恶心、呕吐等表现,应尽早带患儿到医院就诊。
我院治愈213例患儿中,无一例复发,无一例死亡,有效地保障了患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李日清,梁瑞萍,李清华.153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1):2959.
[2]陈玲,李翠萍.小儿手足口病190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2009,7(15):298-299.
[3]黄会玲,于会霞.手足口病患儿的消毒隔离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2):3313-3315.
[4]尹莉.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6):1653-1654.
[5]唐汇群,胡小英.规范吸痰流程前后患者依从性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90-91.
[6]岳柯.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98,100.
(收稿日期:2010-11-25), 百拇医药(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