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76446
双歧杆菌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黄柏枝,刘仿
第1页

    参见附件(4396KB,5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08年5月在我院NICU住院治疗、经家属同意、愿意配合登记随访、所有患儿均为存活7 d并且开始胃肠道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计183例,入院日龄0.12~23 h;胎龄28~32周,平均(30.00±1.70)周;入院体质量0.85~1.44 kg,平均(1.10±0.22)kg。患儿均有1或2种以上原发病,按照临床防治方法分为预防组95例和对照组88例,两组例数、胎龄、出生体质量、原发病、喂养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合并症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合并症分布情况(例)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对照组针对原发病进行常规治疗,预防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生后7 d起给予口服或鼻饲双歧杆菌0.25亿个活菌/次(珠海丽珠医药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0.5亿个活菌/次,生产批号:2006802),2次/d,连用7 d。

    1.2.2 肠道菌群分析细菌学检查在两组患儿治疗7 d后进行,取新鲜粪便标本,按照张秀荣[3]的方法,进行快速薄层涂片、固定、改良、革兰染色、镜检,每份标本分别计数3个显微镜油镜视野下(10×100倍)的细菌总数,分别记录革兰阳性杆菌(G+b)、革兰阴性杆菌(G-b)、革兰阳性球菌(G+c)和革兰阴性球菌(G-c)百分比值。按照黎永学等[4]的方法进行大便双歧杆菌培养、革兰染色,双歧杆菌活菌数取常用对数表示。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均严密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体质量的变化和腹胀、呕吐、腹泻及NEC发生情况。出现异常及时作X线腹部平片检查,NEC 参照《艾弗里新生儿病学影印版》(第7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度[5]。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体质量的变化

    住院期间预防组每日体质量增加(8.108±2.205)g,对照组的为(6.256±2.298)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双歧杆菌预防NEC效果

    预防组NEC发生率为2.10%(2/95);对照组NEC发生率为11.36%(10/88),两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预防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细菌总数、各菌群数及杆球菌比值检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防组治疗前后球菌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大便双歧杆菌数的比较

    见表3。从表3可知,治疗前两组患儿大便双歧杆菌数(Log10n/g)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儿大便双歧杆菌数(Log10n/g)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治疗前、治疗后7 d大便双歧杆菌数(Log10n/g)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7 d大便双歧杆菌数(Log10n/g)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补充歧杆菌数后患儿肠道双歧杆菌数显著增加。

    表3 大便双歧杆菌数的比较(Log10n/g)(x±s)

    3 讨论

    因NEC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使人们自然联想到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是该病的原因,肠道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场所,栖息着×1014个细菌,约500种[6],这些细菌相互竞争、相互依赖与宿主保持动态平衡关系,与肠道黏膜共同构成生物屏障。双歧杆菌是肠黏膜屏障中生物屏障的主要成分,是人体主要的益生菌之一,参与了宿主的消化、营养、代谢、吸收、免疫及抗感染过程,尤其在维持机体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7-8]。本组研究中治疗后7 d预防组、对照组两组患儿大便双歧杆菌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治疗前、治疗后7 d大便双歧杆菌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补充歧杆菌数后患儿肠道双歧杆菌数显著增加。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该菌占总菌群的92%,随着年龄的增长,双歧杆菌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其有很多作用,如与其他厌氧菌一起共同占据肠黏膜表面,形成生物屏障,阻止各种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入侵[9];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生成或吸收,使血中内毒素水平下降[10-11];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为早产儿早期补充双歧杆菌,防治NEC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中预防组NEC发病率为2.10%,对照组NEC发生率为1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口服双歧杆菌能够减少NEC的发病率。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总数及G+b、G-b、G+c、G-c的比率保持动态平衡,正常粪便杆菌和球菌的比例约为75∶25(即3∶1),当肠道各类菌群数量变化即说明肠道菌群紊乱,而且,菌群紊乱程度和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中,预防组患儿杆菌和球菌比值治疗前、治疗后7 d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儿杆菌和球菌比值治疗前与治疗后7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发现预防组较对照组体质量增加明显,预防组每天体质量增加(8.108±2.205)g,对照组为(6.256±2.298)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Kitajima等[8]报道相似。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有效的营养,而这又赖于胃肠系统的吸收功能。本组研究中预防组体质量增加优于对照组,可能因为双歧杆菌喂养一定时间后,定植于早产儿肠道内,促进其肠道菌群稳定,提高喂养耐受,增加了营养吸收,并减少了可能因菌群失调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吸收障碍和丢失,因而有利于体质量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德渊,母得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6):444-447.

    [2]Yosl CC.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athogenesis [J]. J Infus Nurs,2005,28(2):13-14.

    [3]张秀荣.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15.

    [4]黎永学,姜明杰,张莉滟,等.一种改良大便双歧杆菌计数方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3):177-178.

    [5]Taeusch HW, Balard RA.艾弗里新生儿病学(影印版)[M].7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78-582.

    [6]宋朝敏,王红,吴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396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