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164183
生长抑素对单纯性肠梗阻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高云峰
第1页

    参见附件(2152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单纯性肠梗阻的辅助治疗疗效和对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胃肠减压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浆2 h、24 h的D-乳酸、血浆内毒素、血清中的IL-6、TNF-α含量及治疗后24 h、48 h、72 h胃肠引流液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 h、24 h观察组的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生长抑素后,胃肠减压的引流液量也逐渐减少。结论:生长抑素是一种有效的单纯性肠梗阻辅助治疗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单纯性肠梗阻;生长抑素;胃肠减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中图分类号] R65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6(c)-182-02

    单纯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非手术期的常规治疗主要有胃肠减压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近年来,临床实践中发现,常规治疗中应用生长抑素可有效提高单纯性肠梗阻的治愈率。为进一步探讨生长抑素对肠梗阻的辅助治疗疗效及治疗机制,本文特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奥曲肽)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2~80岁,有腹部手术史者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腹部立位平片检查,片中均显示有气液平面。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患者情况行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抗生素等。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奥曲肽),剂量为0.6 mg生长抑素注入500 ml生理盐水中,用输液泵静脉滴注,速度控制在21 ml/h。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3.1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血浆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的D-乳酸含量、血浆内毒素含量;同时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血浆中的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记录两组治疗后24 h、48 h、72 h胃肠引流液量。

    1.3.2 检测方法 检测D-乳酸时先用高氯酸处理血浆后(去掉蛋白),再用酶偶联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含量;测定血浆内毒素时先用改良过氯酸处理样本,再用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检测其含量;检测IL-6、TNF-α时需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相应日期的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送检,再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TNF-α的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行两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D-乳酸、内毒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 h、24 h的血浆D-乳酸、内毒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的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少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2.3 胃肠减压引流液量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 h、48 h、72 h的引流液量分别为(1 250±487) ml、(1 089±430) ml、(712±219) ml,观察组分别为(1 236±517) ml、(789±340) ml、(412±179) ml,治疗后24 h的引流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 h、72 h两组引流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患者每日的引流液量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单纯性肠梗阻主要是由腹部手术后引起的肠粘连所导致,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是比较有效的解除梗阻的方法。胃肠减压可延缓单纯性肠梗阻病理过程的发展程度,因此它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基础。在肠梗阻发生的早期,应用生长抑素可以达到抑制胃酸、抑制消化酶分泌、延缓肠蠕动,增加水电解质重吸收等目的,故生长抑素与胃肠减压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肠内压,提高单纯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愈率。国外有报道称[1],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中均可证实,单纯性肠梗阻发生后采用胃肠减压与生长抑素连用的方法可有效减少胃肠减压时的引流液量,患者的腹痛、腹胀等典型症状也会得到较快缓解,肠道恢复排气、排便的时间也会比单用胃肠减压的患者明显提前。有人也报道称[2],从病理学的角度分析,未加入生长抑素治疗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更易产生梗阻性肠绞痛,且梗阻部位近端的肠管出现扩张或坏死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本研究中选择测定的指标包括患者的血浆D-乳酸、内毒素以及血清IL-6、TNF-α,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肠道黏膜的功能状态,是反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敏感性客观指标[3-4]。患者发生肠梗阻时,肠腔内的细菌会大量增加,毒素被大量分泌,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有报道称,肠梗阻、肠穿孔患者血清中的IL-6、TNF-α含量会比正常状态时大大升高,病情程度越重,此二者的含量越高[5]。生长抑素是一种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药物,它能刺激肝脏的单核-巨噬系统产生大量的巨噬细胞,这些细胞可吞噬内毒素,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5]。还有报道称,生长抑素能使血浆中的(尤其是门静脉)中的尿酸、乳酸水平降低,这可以有效减轻患者酸中毒的程度和症状。本文的实验结果也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 h、24 h观察组的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生长抑素后,胃肠减压的引流液量也逐渐减少,这也证明了生长抑素的疗效是比较理想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5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