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64039
宫颈癌患者社会回归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叶沙
第1页

    参见附件(3123KB,3页)。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社会回归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调查与单因素回归法分析影响32例宫颈癌患者社会回归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宫颈癌的发生与妇科疾病、月经情况、心理状况、睡眠时间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妇科疾病。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后,32例患者中存活30例,死亡2例,生存率为93.8%。结论:本地区女性宫颈癌的预防重点应放在心理状况干预控制上,为此在治疗上要积极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宫颈癌;社会回归;护理干预;单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7(a)-125-02

    众所周知,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我国每年约有13.5万新发病例,其预后差,一直是困扰我国广大妇女的主要健康问题[1]。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妇女的观念和文化水平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对宫颈癌进行研究,探讨其影响社会回归的因素与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科2005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2例,年龄20~80岁,平均48.5岁;文化程度:大学6例,中专5例,初中5例,高中10例,小学3例,文盲3例;职业:工人4例,干部10例,退休6例,农民6例,个体经营4例,无业2例;享受公费医疗的20例,自费的9例,农村医疗合作医保3例。所有患者家族中无精神病、癫痫及智力低下等。

    1.2 方法

    本次调查表的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有无妇科并发疾病、睡觉时间、月经情况、心理状况、文化程度、饮食情况、家庭和谐情况等,由调查者面对面对患者进行询问然后填写。其中有无妇科并发疾病除了被调查者本人出示医疗记录外,也有通过当地县市级医院医生的检查后所诊断的。所有资料以统一表格记录,并经过随机抽查、复测等严格的质量控制。

    1.3 护理干预

    在确认患者疾病后,笔者对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与放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应用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

    1.3.1 合理用药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减少并发症,定期实验室检查,了解肌体状态,检测治疗效果。随时调整用药和处方,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尽量增加治疗次数,充分治疗,护士在治疗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质量有利于患者尽快回归社会。

    1.3.2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向患者解释一些关于治疗的方案、原理、注意事项。发放宣传健康手册,日常生活合理饮食,饮水情况。如有睡眠障碍,给予积极的处理。在精神上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以足够的耐心进行有效的引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病情的稳定,树立再回到社会生活中的信心。

    1.3.3 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了解宫颈癌患者心理需求和失衡心态,应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和诱导患者,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与护理干预。首先要为宫颈癌患者制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建立良好的互换关系。提供一个令患者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维持适应水平。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以热情帮助的心态,向患者表示关心。与患者接近,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其次对宫颈癌患者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指导合理饮食,关心患者睡眠情况。

    1.3.4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是宫颈癌患者一项重要的健康措施,是一种有计划的治疗方案,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和心理状态。适当的运动后,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减少抑郁,解除对治疗的忧患,增强对生存和生存对未来的信心,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两组之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影响宫颈癌患者社会回归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结果显示,宫颈癌的发生与妇科疾病、月经情况、心理状况、睡眠时间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饮食情况、家庭和谐情况等因素有关(P>0.05)。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心理状况与妇科疾病(P<0.01),可见心理状况与妇科疾病是导致女性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宫颈癌预防重点应放在心理状况和妇科疾病的护理干预上。

    2.2 生存率

    全组病例都随访1年以上,无失访情况。32例患者中存活30例,死亡2例,生存率为93.8%,效果较好。

    3 讨论

    随着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我国宫颈癌患者生存率越来越高。对于长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使其回归社会,是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2]。

    宫颈癌患者面临种种情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角色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影响、家庭影响、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险制度、治疗不充分、并发症贫血、营养不良及生活习惯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的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普遍偏低,影响患者回归社会[3]。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回归社会,减轻社会、家庭的负担,已成为治疗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在肿瘤发生及转归中的作用,曾有较多研究报道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自我克制情绪压抑的人格特征,有研究表明宫颈癌患者具有显著内倾性、神经质的人格特征,提示患者通常会尽量回避冲突,压抑少向外发泄[4]。本次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的发生与妇科疾病、月经情况、心理状况、睡眠时间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心理状况,可见心理状况是导致女性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宫颈癌预防重点应放在心理状况的护理干预上。

    还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事件引起的身心反应成负相关。说明社会支持对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5-6],患者能否安心治疗,能否得到有效的照顾和回归社会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抑郁症状也是宫颈癌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抑郁往往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过度抑郁甚至是预后的危险因子[7]。可见心理因素是影响疗效和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不良的心理因素将会对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全身机能状态低下的恶性肿瘤患者,甚至会缩短其生存期[8]。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辅助个体心理治疗,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睡眠,疗效可明显得到提高,预后会更好[9]。本文患者就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采用以心理干预为基础的护理方法,32例患者中随访1年后,存活30例,死亡2例,生存率为93.8%,效果较好。

    总之,本地区女性宫颈癌的预防重点应放在心理状况干预控制上,为此在治疗上要积极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李隆玉,李成信.宫颈癌的预防及普查[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2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