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神开窍针法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155例疗效观察(2)
第1页 |
参见附件(3202KB,3页)。
1.3.4.6 足内翻①治法:平衡阴阳二跷。②取穴:解溪、丘墟透照海、筑宾、昆仑。③操作:解溪捻转泻法;丘墟透向照海,捻转补法;昆仑、筑宾提插泻法。④方义:解溪、丘墟、照海均为局部取穴,近治纠内翻;筑宾可纠正阴急阳缓;昆仑强筋疏脉。
1.4 电针疗法
取穴:同毫针疗法。操作:根据瘫痪部位,每次选2~3对穴,刺入后行提插手法,使感应向远处扩散,然后加电刺激,刺激量逐新加大,通电时间为半分钟,稍停后继续通电半分钟,可重复3~4次,使患者产生酸胀、麻电或热烫等感觉,并使有关肌群出现节律性收缩。这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期肢体恢复自主运动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1.5 头针
①总则:选择有阳性体征的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取对侧顶颞后斜线、顶颞后斜线、足运感区,进针后捻转3 min,而且留针过程中配合电针。②运动障碍,取对侧顶颞前斜线:下肢瘫,取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对侧足运区;上肢瘫,取对侧顶颞前斜线中2/5;头面部瘫痪、流涎、舌喎斜、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顶颞前斜线下2/5。③偏身感觉障碍,取对侧顶颞后斜线:下肢感觉障碍,取对侧顶颞后斜线上1/5和对侧足感区;上肢感觉障碍,取对侧顶颞后斜线中2/5;头面部感觉障碍,取对侧顶颞后斜线下2/5;失语,选瘫痪对侧顶颞后斜线下2/5。④操作:留针过程中配合电针。
1.6 疗效观察
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1.6.1 肌力分级标准
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以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在床面上水平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抬起。3级:肢体能在床面上水平移动,并能离开床面非常小的距离,有似离非离的感觉。4级:能对抗地心引力,但较正常为差。5级:正常肌力。
1.6.2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治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能徒步行走,生活能自理;肢体肌力恢复到4级以上;或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显效:肢体活动等症状明显改善,能徒步,肢体肌力恢复到2级以上,或饮水、进食无呛咳,但需时较正常延长。好转:肢体活动及其他症状有所改善,肢体肌力恢复到1级以上。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AS进行统计,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等级比较
见表2。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3。从表3可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 治疗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4。病程在7 d以内患者疗效明显优于8~14 d和15~28 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4可知,越早应用醒神开窍针法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疗效越好。
3 讨论
中医认为脑血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4]。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窍”指脑窍、清窍,“闭”指闭阻、闭塞,“神”指脑神,“匿”为藏而不现,“导”指主导,引申为支配,“气”指脑神所主的功能活动,如语言、肢体运动、吞咽功能等。
醒神开窍法是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针灸中的醒脑开窍针法而创立的一种新型针灸疗法。该疗法紧紧围绕脑血管病的病因病机,在辨证针灸、辨病针灸、辨部位针灸的理论指导下,在调理气血的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手法,结合现代头针理论、电针理论,为临床疗效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针灸时机的科学安排,既符合相代医学临床实践的规律,又及时把握住了针灸的最佳时机,避免了单一西医学治疗的弊端,也避免了针灸对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的部分不良影响。通过临床对比发现,该针法疗效优于单一针法,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康复、减轻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血栓通注射液是中药三七的提取物,其主要药物成分为三七皂苷,具有活血化瘀、消肿、通脉、止血作用[5-6],血栓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人参皂苷Rb1和Rg1,它们既能阻止细胞内钙离子内流,又能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对于防治脑缺血性疾病和某些退行性神经疾病有重要作用[7]。
通过本临床疗效的观察,笔者认为醒神开窍针法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179.
[2]徐茂云,卢兆桐,刘世君,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11):1379-1381.
[3]去昂第2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88,21(1):60.
[4]高颖,周莉.中风病中医药防治研究的回顾与现状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0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