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304KB,2页)。
[摘要]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盐酸替罗非班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5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41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0.9%。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理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c)-148-0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源性猝死。ACS是冠心病病程中的严重事件,往往导致大面积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因此,提高对AC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十分关键。我院自近年来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盐酸替罗非班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各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观察组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51~73岁,平均65.7岁;病程5~23年,平均12.4年;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3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3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例。对照组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52~76岁,平均64.9岁;病程4~26年,平均13.1年;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3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发病类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及ACE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开始给予0.4 μg/(kg·min)持续滴注30 min,输注完毕后,继续以0.1 μg/(kg·min)的剂量持续治疗60 h。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5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41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0.9%。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ayndrome,ACS)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其共同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发生变化,如斑块内出血使之迅速增大,斑块破裂出血或表面破损局部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血管发生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不稳定斑块也称为易损斑块或软斑块,其覆盖的纤维帽中平滑肌细胞少,胶原含量少,因而较薄;而脂质核心较大,所含脂质较多,因而较软;其外形不规则呈偏心性分布。此时如有血流动力学变化,局部产生涡流、应切力波动、狭窄远端血流不稳定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可使纤维帽与正常内膜交界处破裂。纤维帽钙化时,其顺应性降低也容易破裂[2]。破裂后如血栓形成未完全阻塞冠状动脉则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其最终可发展为完全阻塞而发生NSTEMI或STEML患者出现胸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因此临床治疗需及时而有效。对于ST段抬高的AC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首选再灌注治疗;而对于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可首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3]。
盐酸替罗非班为一种新型的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 IIb/IIIa受体的结合,静脉注射本品可以呈现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4]。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及时有效地抑制冠状动脉中斑块阻塞的形成及血栓形成。对ACS患者初始剂量应较大,在短期内进行快速输注,一般输注速度为0.4 μg/(kg·min)持续滴注30 min,滴注完成后还应以较小的滴注剂量进行持续输注,一般维持50 h以上[5-8]。起始大剂量输注对突发性局部斑块破裂或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血管阻塞具有良好的清除和软化作用,可以将短暂的血管阻塞最大化畅通,减少病发后遗症的可能性。文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及时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够在短期内抑制血管内血小板的形成和聚集,减少血管阻塞程度,从而为冠状动脉的再畅通赢得了时间[9]。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血管观察发现,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1%,而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只达到了80.9%,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盐酸替罗非班具有良好的血管疏通功能,且可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抑制血小板的再凝集,保护冠状动脉的持续畅通。
综上所述,盐酸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理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宏力.辛伐他汀联合羟苯磺酸钙预防高危人群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0,36(19):124-125.
[2]张军堂.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0,23(9):347-348.
[3]王雪梅.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1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8):3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0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