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成人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2)
第1页 |
参见附件(2012KB,2页)。
表1 三组患者血清I-FABP浓度的比较(x±s,μg/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往往无胃肠道原发病史,在感染、创伤、休克、化疗等应激状态或全胃肠外营养的过程中,常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胃肠出血或穿孔,甚或出现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早期胃肠道症状有食欲不振、腹胀、腹隐痛、稀水样便、肠鸣音弱、后腹胀加剧,肠鸣音消失并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如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后期可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或穿孔、黑便和(或)呕血伴凝血功能障碍,此期出血量大、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消化道穿孔时伴有全腹剧痛、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有些患者可出现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腹泻、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X线腹部平片的辅助检查可见肠管胀气和(或)气液平面穿孔,隔下气体游离。危重病患者一旦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及胃肠功能衰竭,预示其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危重病研究的发展,早期诊断成人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的研究也不断增加,其在危重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但仍缺乏较敏感的指标[3-5],大多待诊断明确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I-FABP仅存在于胃肠道黏膜,具有较好的器官特异性[6-7],当肠缺血早期仅有黏膜受累时,即可因细胞的通透性升高而使I-FABP过早释放入血。I-FABP在成熟小肠黏膜细胞内的分布呈梯度,在近端和中1/3空回肠中明显超过远端1/3空回肠,且绒毛处的含量高于陷窝[8]。小肠缺血时,肠黏膜对缺血状态比较敏感,黏膜绒毛最先受累,因此肠缺血时I-FABP较早释放入血。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I-FABP在成人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早期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变化,结果三组患者血清I-FABP浓度不同,其中衰竭组最高,非衰竭组次之,对照组最低,提示在危重症胃肠功能非衰竭期该指标即有明显升高,且随着程度加重该指标逐渐增加,进一步提示血清I-FABP可作为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的早期预警指标,但在临床的应用尚需大量临床实验证实。
[参考文献]
[1]张淑文,王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与病情严重度评分系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6):328-332.
[2]Sonnino R, Ereso G, Areuni J, et al. Human 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peritoneal fluid is a marker of intestinal ischemia [J].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2000,32(6):1280.
[3]赵海东,田晓峰,郭健.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7):513-516.
[4]王凡,朱保权,徐丁.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小儿危重症胃肠功能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9):712-713.
[5]潘莉雅,王新颖,黎介寿.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6):369-370.
[6]Elsers MM, Hermens WT, Glatz JF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2KB,2页)。